泰顺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嘉靖年间,文人侯一元与温州官员的交往主要 [复制链接]

1#
引言

嘉靖年间,文人侯一元与温州官员的交往主要分为几种类型?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吗,我们需要知道,侯一元、侯一麟兄弟与章玄梅交往密切,嘉靖二十六年(),浙江巡按御史裴绅游雁荡山,命章玄梅续修雁荡山志,侯一元所作《雁山续集序》中说到“属千峰吴先生近作,断自前志,搜其所遗,以为续集。既成,示余与诸生徐子世镳,校而传焉。”

侯一元参与校辑,并作序。章玄梅去世后,侯一元为其墓表,侯一麟作《千峰先生传》。侯一元所作《墓表》中对章玄梅赞颂备至,称“万世之下,欲知千峰先生者,尚有考于斯文”。这篇《墓表》后来被收入到道光《乐清县志》之中。章玄梅有二子,长吴宗孟,号松亭,次吴宗孔,字来源。

侯一元作有《松亭处士小传》,并为吴宗孔所作《吴山人诗集》作序。吴宗孔以布衣终身,所以又号吴山人,侯一元与吴宗孔交谊甚笃,现存诗文中颇多与宗孔唱和之作。

如:《柬吴来源》《舟迎五首次韵酬吴山人三首》《郭公山拟成小筑次鹿山韵》《春晖楼次吴山人韵》《次韵赠吴鹿山还雁山二首》《雨不窥园有述四首呈鹿山海方》《小诗奉慰鹿山殇子兼以奉速》等。从隆庆《乐清县志》编修人员来看,吴宗孔及其子吴朝科共同参与了乐清县志的编纂。

侯氏的家族联姻

随着侯一元中进士以及迁居温州府城内,婚姻关系也逐渐向温州府城内转移,与当时温州最为显赫的永嘉场几大家族联姻。

永嘉场一直被视为温州文化之重镇,科甲蝉联,名宦辈出,方坚铭所著《“永嘉场”地域文化研究:以明代永嘉场为考察中心》一书中,认为“明代永嘉场文化代表温州地区文化之高峰”,并以李浦王氏、普门张氏、英桥王氏、七甲项氏四代家族为代表,对明代永嘉场的科举仕宦成就作了深入研究。

明代永嘉场出现了王瓒、张璁、王叔果、王叔杲、项乔等人物,而四大家族之间又相互联姻,形成一个文化高峰。侯氏在侯一元的主持下,也与永嘉场人士建立起密切关系,并成为姻戚。

普门张氏的代表人物是张璁,虽然在“大礼议”之争中,侯一元父亲侯廷训分属不同阵营,当时张璁得权,同乡侯廷训作为反对者入狱被贬,但侯一元对张璁却是很尊敬。

在为张璁次子张逊业所作《墓表》中说到:“太仆张君者,太师文忠公之仲子也。公以刚德正气,相业矫矫,为本朝辅臣第一”。

在为张璁夫人潘氏所作《奉庆相府一品潘老夫人八袤序》中称张璁:“盖本朝相业,廉直刚正,未有盛于公者”。可见侯一元并没有因为父亲之事而受影响,反而对张璁颇为敬仰。张璁之子中,侯一元与次子张逊业关系最为密切,张逊业,字有功,号瓯江,由恩荫授中书舍人,终太仆寺卿。

侯一元子任邦娶张逊业女,两人为儿女亲家。张逊业嘉靖三十九年()早卒,侯一元为其作《皇明太仆瓯江张先生墓表》。

后来侯一元听梅文器弹琴,作诗十首,追忆张逊业,“冷冷琴响一何悲,弦里思人是阿谁?流水高山徒自好,九京无处觅钟期。风流公子本翩翩,爱客空糜薛县钱。独有雍门琴尚在,不随珠履散秋烟。”诗中以高山流水自比,可见两人感情深厚。

七甲项氏的代表人物是项乔,项乔(—),字子迁,号瓯东,永嘉场人。嘉靖八年()进士,官至广东布*司左参*。

侯一元曾经从项乔学习科举制艺,故以师执事项乔。嘉靖三十二年(),项乔去世,侯一元作《祭瓯东项公文》《瓯东先生传》《次韵六首挽瓯东项公》等诗文以纪念。项乔长孙项继祖娶侯一麟之女,两家结为姻戚。而侯一元次子保邦,娶英桥王氏王德之女。

王德,号东华,王德与侯一元为同年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佥事、岭南兵备道。致仕回乡后,恰逢温州倭寇猖獗,与其叔父王沛组织乡兵抗倭,嘉靖三十七年王德因抗倭被杀,朝廷赠太仆寺寺丞,并在郡城立褒忠祠以祀之。

侯一元作《祭王东华文》《东华大夫传》等以纪念。英桥王氏在嘉靖年间最为著名的当是王叔果、王叔杲兄弟,集永嘉场经营、*绩、著述三者之大成,亦与侯一元有诗文往来。

侯一元子傅邦娶永嘉场李浦王氏王侹之女,王侹是王瓒长子,王瓒字思献,号瓯滨,榜眼出身,累官礼部左侍郎,追赠礼部尚书,与张璁一样,都是正德、嘉靖年间*坛上的风云人物。

由此可见侯氏在侯廷训、侯一元的主导下,尤其是在侯廷训的子女一代,与当时乐清及温州的科举和文化大族建立了广泛的婚姻网络,这对于侯氏获得在地域社会中的权力以及家族地位的长盛不衰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温州府县官员的交往

侯一元的社会交往尤其是与官员的交往当然不仅仅集中于温州社会,他与科举同年进士、与在南京在各地任职共事的官员,与同乡的在外为官者,与家乡的地方官,都存在各种形式的互动。

这样一个广阔的交际圈,覆盖起他从地方到国家所能运用的社会资本。但本文所关心的是侯一元对于温州地方事务的参与,所以考察的主要是他与温州府县官员的交往。

丁忧、待选居乡的侯一元,作为官员与士绅的界限十分模糊,同在官场,再加上身处地方社会,颇受地方官重视。晚年从江西布*使任上退休归乡的侯一元,作为一个拥有较高品级和官职的居乡士绅,地方官员对其也多加敬重。

因此侯一元集中也保留大量与温州府县官员交往的文字,主要是来往酬答的赠序文。赠序是序体文的一种,多是在作者与受赠人即将离别时所作的序文,唐以后的散文家大都采用过这种文体。

赠序是应用类文体,具有极强的交际应酬功能,是明代最为流行的官场文体,大量写作于于官员考绩、入觐、调任等送别之时。不仅包括赠序、送序、还包括寿序、贺序等,其中往往表达的是对受赠者的赞扬,夸其才,颂其德,赞其行。

当赠序文已经成为官场交际的工具之一时,守序者可能仅仅是因赠序者之名望而请其作序,二者并不相知,其中真情实感的部分已经降低,称颂功绩或嘉赞声名的言辞。

刘洋在《明代赠序文创作的应用诉求与夸饰规避》一文中,就论及明人赠序中的表彰、称颂的功利性和虚饰性,以及时人为了掩饰过度夸饰的嫌疑,采取借历史空间感弱化夸饰、褒奖夸饰同时言其不足等五种行文技巧来为赠序写作中的称颂来正名。

对地方事务的参与

侯一元与地方官员的交往和对地方事务的参与,首先体现在,体现在大量的大量的应酬文体的写作。

翻阅《侯一元》集,经统计共有篇为官员或其父母亲友撰写的序(考绩序、入觐序、寿序、书序)、传(传、墓志铭、墓表、圹志),其中为温州地方官员、士绅、亲友所写的有篇。这一方面说明侯一元在官场和士林颇得人望。

因为当时求得一位声望地位高、文学才情好的作者的赠序,是能带给受赠人荣耀感并相应的能抬高受赠人的身价。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侯一元对于地方事务的热衷。

大量的赠序文但并不能说明他和受序者之间有直接的交往。因为有些官员是因为他们彼此之间来往密切或者有私交,主动为其作序;而有些是在官员离任时,地方百姓和乡绅共同为历任本地的官员饯行,请侯一元为之作序,或者私人请侯一元为离任的官员作序。

如《侯一元集》中最早的一篇为地方官员作的序是在嘉靖二十五年(),应乐清知县欧阳震之请为其上级,当时的温州知府吴琼所作的入觐序。

如《泰顺县学赠郡公叙》:“岁嘉靖壬子秋九月,我温郡太守鸿洲龚公将朝于京师,泰顺邑博士王子润、吴子国器,诸生汪克明等六艺之士七十人造余曰”,这是侯一元是应泰顺县学人士之请为温州知府龚秉德所作的序,而赠序这种文体,很少提及私人情感,多是先论及*治见解、为官之道,或者说明作序背景。

再叙述此官员在本地的*绩,对双方私下的交情很少提及。因此结合侯一元所作碑铭、书信、诗歌等考察其交往关系。

结语

总的来说,可以将侯一元与温州官员的交往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乐清、温州当地的社会事务,与地方官员合作或者向地方官员建言而产生的交游。一类是无其他交往记录,只是为该官员撰有考绩序、赠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