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首届ldquo介堪middot去 [复制链接]

1#

方介堪、方去疾先生是我国印坛享有盛誉的印学家和书画篆刻家,他们生前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两位印学家祖籍地为温州泰顺。年,泰顺县建成“泰顺方介堪方去疾美术馆”并对外开放。为纪念篆刻名家方介堪、方去疾先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展现中华篆刻艺术的成就,进一步推动篆刻艺术的繁荣发展,特举办首届“介堪·去疾杯”全国泰顺石篆刻大赛,现将征稿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大赛名称


  首届“介堪·去疾杯”全国泰顺石篆刻大赛


  二、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西泠印社、温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浙江省泰顺县人民*府


  三、组织机构


  首届“介堪·去疾杯”全国泰顺石篆刻大赛组委会由主办、承办等单位有关领导组成。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大赛的具体事宜。


  四、征稿对象


  年满18周岁具有一定创作能力的篆刻爱好者。


  五、赛程安排


  (一)初赛


  1.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年7月20日止,截稿日期以当地邮戳为准。


  2.征稿要求


  每位参赛者选送8-12方参赛作品印稿,其中4方为命题创作,至少2方需附边款,印文和边款内容由大赛组委会提供(见附件1)。其余作品为自由创作,印文内容须健康向上、格调高雅,谢绝庸俗应酬之作。凡发现临摹、抄袭已在公开出版物发表的古今作品(含古代碑帖集字、集联)的取消参赛资格。


  参赛印稿自行设计,一式两份,一份印在“首届‘介堪·去疾杯’全国泰顺石篆刻大赛印花及释文”上(见附件2);另一份粘贴在四尺三开(长68cm,宽46cm,竖式)的宣纸上。


  每人限寄邮件一次,来稿请妥善封装,以避免邮寄途中破损,影响评审。


  3.评选


  初赛评选出件(人)入围作品。


  (二)复赛、决赛及表彰


  时间:年9月


  地点:泰顺县


  1.复赛比赛规则


  初赛入围人参加现场复赛,复赛现场创作作品2方:1方命题创作,另1方自由创作。命题创作的印章石和印文、边款内容由大赛组委会提供;自由创作的印章石自备,印文、边款内容自选,印文和边款内容须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现场创作时间为3个小时。


  复赛评选出件(人)入围作品,其中30件(人)为获奖入围作品、70件(人)为入展作品。


  2.决赛比赛规则


  复赛入围30人参加现场决赛,决赛现场创作作品2方:2方命题创作,印章石和印文、边款内容由大赛组委会提供。现场创作时间为3个小时。


  决赛评选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6名。


  3.表彰


  对获奖作者进行表彰。


  (三)展览


  年10月至12月(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励人民币6万元(税前);


  一等奖3名,各奖励人民币2万元(税前);


  二等奖10名,各奖励人民币1万元(税前);


  三等奖16名,各奖励人民币元(税前);


  入展70名,各奖励人民币0元(税前)。


  七、其他事项


  1.大赛不收取参赛费、评审费。


  2.由主办方确定西泠印社名家组成大赛评审委员会,制定评审细则、评审工作流程和评委守则,依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初赛、复赛、决赛作品进行评审。


  3.本次大赛获奖等次和入展资格可作为申请加入西泠印社的条件之一。获奖和入展作者分别获颁获奖证书、入展证书和奖金,并赠送本届大赛作品集一本,奖金在表彰发布后两个月内发放。


  4.参加本次大赛的作品不予退稿,活动结束后,现场创作的印章作品由泰顺方介堪方去疾美术馆收藏。


  5.承办方统一安排复赛人员温州机场、苍南动车站的往返接送以及大赛期间用餐,其他路段交通费和泰顺住宿费自理。


  6.收稿地址及邮编: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罗阳镇洋心街号三楼(泰顺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邮编:


  收件人:王章叶


  联系、-


  7.首届“介堪·去疾杯”全国泰顺石篆刻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联系人及联系张俊,;潘长聪,。


  8.本征稿启事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


  首届“介堪·去疾杯”全国泰顺石篆刻大赛组委会


  年4月13日

附件1

首届“介堪?去疾杯”全国泰顺石篆刻大赛参赛作品印文、边款内容

序號

類別

印文

邊款

備註

1

縣況

泰順

國泰民安,人心效順

2

浙南古縣

明景泰三年,孫原貞奏析瑞安義翔鄉五都十二里、平陽歸仁鄉三都六里地設泰順縣

3

百里巖疆

泰順域內崇山峻嶺,南北廣袤百二十里,東西倍之,舊為閩括間甌脫也

4

四隅八都

清康熙四十年,知縣曹紳分編縣域為四隅、八都,共十七圖

5

斗星分野

星紀之次,舊志云:溫州斗分野,泰順亦屬之

6

船城

舊縣治城垣,東西長而高翹,南北窄且平緩,有如輕舟,故名船城

7

廊橋之鄉

有明清古廊橋三十餘座,號曰中國廊橋之鄉

8

蠟石之都

龜湖有蠟石,儲量世界第一,亞洲第二,故稱蠟都

9

名茶之鄉

邑產茗茶曰三杯香,品質特優,名馳海內

10

康旅泰順

一縣風物尤佳者五:曰湯泉、曰廊橋、曰烏巖嶺、曰飛雲湖、曰龜湖石。

11

閩浙分疆

縣之域,古為東甌國,越裔之所保。南連閩疆,初不通中原也

12

山川

天關山

在縣西北十里,高聳入雲,為邑主山,舊稱天關聳秀

13

白雲尖

烏巖嶺之主峰,甌郡最高,恆處雲中,飛雲江源出之

14

烏巖嶺

處縣邑西北,地界閩處,今為國家級自然生態保護區

序號

類別

印文

邊款

備註

15

山川

白雲鄉

包垟舊稱白雲鄉,境內有白雲山,為一鄉孤秀

16

萬羅山

在羅陽城中,孤峰突出,古木蒼蒼,舊有萬羅夕照之景

17

鳳凰山

其勢橫展,起伏迴翔,故名。舊時,縣治在其下也

18

地軸山

在縣城南,橫鎖水口,舊有地軸呈奇之景

19

飛龍山

在東城外,蜿蜒右抱,今山巔有三峰寺,登可俯瞰全城

20

舞鳳山

在縣城右,自西而南,橫界浙閩

21

白海頂

界閩疆,海拔高程一千二百零三米,為縣南域主峰

22

天開尖

橫亙縣域中部,周邊千米高峰四十余座,為飛雲江、交溪之分水嶺

23

九峰山

處縣域東部,九山連亙,上有天池,名龍旋湖。登其巔,東望沿海諸山如兒孫。

24

峰門尖

其山有三峰挺拔如指,俗稱指頭尖,昔人行船至飛雲江中游即可見,誤為泰順最高峰

25

風門坳

在嶺北,峰特高,路通景寧,咸豐間防太平軍,於此筑有險隘

26

望海崬

在盧梨,高大連亙十餘里,登其上,四面常見雲海

27

太史峰

立翁山之北,山高峭,插天如卓筆,遠見百里外

28

石柱峰

在峰門,北山之祖,上有大山名天馬,石柱浮立其旁,壁立萬仞,上與雲齊

29

仙山

在翁地巔,有石室在懸崖下,光潔如掃,世傳為仙室

30

太平溪

此溪流經縣城,自北門入,合東門水,出南水門匯平溪水,注入壽泰溪

序號

類別

印文

邊款

備註

31

山川

白溪

源出城西天關山,下匯交溪,入福安境,太清一統志云為閩長溪之源也

32

仙居溪

發源嶺北,流經三灘、仙居、洪口,匯百丈口水,為飛雲江上游之支脈

33

龍溪

百丈口溪合洪口及白鶴渡水,出龍斗,為飛雲江之上游,古名之龍溪

34

四溪

在泗溪,有東、南、西、北四溪之水合流,鎮因此得名

35

錦溪

發源大安北,合盧梨、峽嶼諸水與東溪匯,出仕陽,至交溪

36

名勝

山交龍井

龍井有二,一在螂蜢嶺,一在矼渡,溪旁皆石壁深洼,上有龍湫瀉下,深險不可測

37

九里潭

在白柯灣西面峽谷,深潭相連,飛瀑不絕,六折瀑為其最者

38

飛雲湖

即珊溪水庫也。分百丈、莒江、洪口三湖。有飛雲浸影,鏡水靑螺之景

39

承天氡泉

古稱湯泉,在雅陽火熱溪峽谷,稱天下第一氡

40

白鶴山莊

處司前白鶴渡,為縣人張仰瑞所建,有雲湖索橋之勝。

41

神龜望月

龜湖有石,如望月之龜

42

飛雲江源

在烏巖嶺內,為飛雲江之源,水出白雲尖,至此下墜成瀑

43

紅岩雙瀑

在紅巖隧道東口側,巨崖上有二溪分來,至崖頭墜合成瀑

44

南浦溪

溪分周坑下漈二源,合於南浦入飛雲湖,深潭飛瀑不絶,三重漈為最

45

羅陽八景

舊將琴堂、三峰寺、文祥塔、天關山、地軸山、萬羅山、龍湫、南峰等合稱羅陽八景

46

四水廻瀾

泗溪有東、西、南、北四溪合流於此,故稱四水廻瀾,名亦由之

序號

類別

印文

邊款

備註

47

名勝

仙洞

在翁地巓,崖下有洞,生清泉一泓,世傳有仙人居之

48

萬排茶園

在萬排,園過萬畝

49

廊橋

仙居橋

此橋跨徑最大,景泰四年建,康熙十二年復造

50

北澗橋

在泗溪,始建於清康熙年間,今人譽為世界最美廊橋

51

溪東橋

此橋最精緻,始建於明隆慶四年,清乾隆間重修造

52

文興橋

此橋最別緻,清咸豐間建,橋體西高東低,有若蒼鷹展翅

53

三條橋

此橋最古,道光間里人蘇某重修,拆舊瓦有貞觀年號

54

薛宅橋

此橋最陡,里人謔稱著鞋高跟者,其易上乎而難下

55

城水橋

在后章崗,八字撐木廊橋,澗高溪遠,古木陰深,景最幽

56

池源橋

古名水尾仙橋,康熙間始建,咸豐間重建,為八字撐木廊橋

57

南陽橋

在泗溪玉巖,清同治九年建,為伸臂梁木平廊橋

58

永慶橋

在戩州溪上,建於清嘉慶,為伸臂梁木平廊橋

59

文重橋

在筱村東垟村水尾,橫跨玉溪之上,為伸臂梁木平廊橋

60

普賓橋

在雅陽溪,清嘉慶二十五年間,為木平梁廊橋

61

仙洞虹橋

在劉宅,始建於明永樂,木平梁廊橋,其型古樸典雅

62

霞光橋

在橫坑,始建于清雍正間,同治十三年重建,為石拱木廊橋

序號

類別

印文

邊款

備註

63

廊橋

毓文橋

在洲濱,石拱木廊橋,三層重簷,關鎖一村之水口

64

登雲橋

在縣城,橫鎖水口,明正德間建,清康熙間有重修,為伸臂梁木平廊橋

65

墩頭橋

在柳峰,桐山大路經此,清道光間建,為木平梁廊橋

66

霞莊橋

在橫坑,清咸豐二年建,為八字撐木廊橋

67

南溪橋

在南溪,清道光間建,為木平梁廊橋

68

文物

包氏宗祠

祠宇規模恢宏,為浙南祠堂建築之典型。

69

胡氏大院

飛甍交迭,棟宇鱗次,為縣內古民居建築之佼佼者

70

仕水碇步

在仕水之上,石磴二百餘齒,為國內最長雙層堤梁式橋

71

及泉

原為建置沿革記碑,明知縣王克家之妻不愼落井獲救,遂於碑面刻及泉二字

72

罗阳石亭

茲亭建於明正德十年,靑石倣木構梁架,以期之千年不隳也

73

文祥塔

在城南,六面七層,磚木結構,明知縣王介慶建,清鄉紳潘浦重建,以期文風振起,科名興隆

74

日月井

在雅陽,隔溪相望,日井圓,月井如半璧,泉俱清冽

75

毛垟石塔

塔高五層,蠻石砌築,呈三角錐形,頗似埃及金字塔

76

交垟土樓

清咸豐間交垟曾氏所建,為浙境獨一之閩式土樓

77

金鐘覆地

商周時,有人居此,考古出土有石鉞

78

里光亭

在里光,清咸豐間建,六角重簷,樓閣式,風格獨特,為境內構建最美之木亭

序號

類別

印文

邊款

備註

79

文物

獅子崗

在司前,新石器時代聚落址,出土有石器、彩陶等

80

青瓷古窯

兩宋間,域內瓷器燒造極興盛,窑多分布於飛雲江上游兩岸

81

三友洞

錦繡谷崖下舊有書室,為宋吳馹、包湉、吳泰和講學處

82

錦繡谷

庫村東三里山谷名,崖上鐫錦繡谷三字,三友洞位於其側也

83

旗峰橋

在翁山,如長虹臥波,景頗幽致,為石拱木廊橋

84

錦邊山

在庫村西,古先之民,居此山阿,今尙遺有石器陶片諸物

85

玉塔古窯

有龍窑十餘條,多産靑白瓷,為宋之遺迹也

86

迂谷

林鶚自號迂谷老人,於宅旁溪崖篆迂谷二字,徑約三尺

87

梅巖

在南溪,崖壁上鐫梅巖二字,篆體,甚蒼古

88

百歲坊

在三魁,清道光間為旌表壽母邱賴氏百零二歲建,額曰貞壽之門

89

下湖墩

吾泰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代表者,與閩江之曇石山文化較相似

90

赤巖石室

在秀澗,宋末太學生林逢龍、林庭龍讀書隱居處

91

龜湖七洞門

在龜湖,明銀礦遺址,有洞穴幽邃者七,故得名

92

排嶺抗倭

明嘉靖卅八年,倭寇取桐山道劫略泰順,里人林田於排嶺築隘拒之

93

瑞嶺文昌閣

閣高三層,重檐飛甍,建於清道光間,祀文昌星君

94

石林精舍

清潘學地建,其子潘鼎與友董斿、端木國瑚常遊其間,時人謂為三仙

序號

類別

印文

邊款

備註

95

古寺

南峰古寺

域內此寺最古,西晉時有僧來此而創,古稱南臺庵,元皇慶中改現名

96

崇教古寺

俗稱盧梨寺,藏有宋代佛經,以六月三為曬經節,屆時香客如織

97

龍護古寺

在山交,明初日本僧人太初所建,邑名士常遊之,多有題詩

98

印山禪寺

創于宋,清道光中重建,二進殿宇,歇山屋頂。縣內諸寺多改建,惟此寺風貌最古樸

99

寶林禪寺

寺始建于南宋,地界閩疆,青山環抱,溪谷縱橫,景頗清幽

古村

千年庫村

唐末吳畦、包全二公遷於此,開邑耕讀之濫觴

仙居古村

處城之東隅,秀峰清溪縈環,如仙之居,宋時文風最盛,有狀元徐奭

圓洲古村

在里光之東,背倚靑峰,前則平疇清溪,樓屋數座,排列井然

百福巖古村落

在雅陽之東南,沿溪而建,後山前疇多存清時屋宇,雕鏤甚佳

塔頭底古村落

在雅陽東,清康熙間始建,季氏世居之,遺存尙完。

徐嶴底古村落

清溪接村口,墻外數峰蒼。風俗知淳古,歲禋忠訓郎。

革命

史跡

白柯灣小宮廟

在九峰白柯灣村,為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舊址

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

在萬羅山之北麓,許超書丹,為紀念七七事變周年所立也

紅軍山洞醫院

在雙溪口,當地鄉民曾護紅軍傷員于山中石洞內,故名之。

紅軍路

在縣東南,連九峰、松洋、峰文,曾為挺進師活動之地,故名之

非遺

木拱橋營造技藝

邑有以直木穿插別壓編織之法所造之木拱橋,其形如長虹臥澗

序號

類別

印文

邊款

備註

非遺

仕陽矴步龍

清嘉慶三年朝陽林氏創,於矴步上舞龍,以慶宗祠落成大典

泰順藥發木偶

源於宋,斫竹為花樹,入夜燃之,銀花噴發間傀儡翩躚

泰順提綫木偶

始於宋,盛於明清,舊有神戲、史戲之分,民甚樂之

泰順畲歌

邑多畲民,喜歌,畲語為韻,隨興而發,樸素自然

龍鳳獅子燈

始明萬歷間,人倣龍鳳獅舞之,流行於大安三魁

泰順百家宴

亦稱做福,源南宋三魁張氏之上元祠堂酒,後漸擴之,今則有達萬人時

泰順弔九樓

為祈雨之祭,方桌九疊,上置一甑,甑覆一篩,人於篩上施法,甚險

泰順木偶

泰順木偶頭雕刻,南宋末自杭州傳入,以雕工精細,開相秀美,臉譜簡潔,粉彩細緻而著稱

畬族婚俗

以歌定情,以歌會親,嫁前有歌,婚時有歌,親朋須相唱答,以致通宵達旦

烏衣紅麯

酒麴以筱村徐嶴為縣內最佳,清人詩云:新釀糟床爛綺霞,筱村紅麴本來嘉

車木工藝

源於宋末之泰順木偶造型,以木偶、車木、彩繪、裝飾諸技法結合而形成之工藝品

泰順石雕

以上佳龜湖石雕制而成,作品寫實而尙意,有圓雕、鏤雕、浮雕及綫刻等手法

泰順鬥牛

泰順向有鬥牛之俗,鄉民使二牛相牴觸,以決勝負

禳神節

分疆錄載:六月初六日各鄉,以農隙,迎社神巡村,演戲祭賽,或有用上元及九十月者

盧梨曬經

逢六月初三日,盧梨寺有曬經節,僧人誦經畢,請經而出,諸信徒淨手接傳,就日而曬之

甌越三月三

山哈之節也,食烏飯,對山歌,并祀其祖,屆時四鄉之民俱會之

序號

類別

印文

邊款

備註

非遺

泰順造紙

古法造紙,皆先漚浸竹木,繼之錘搗為漿,復以篾席抄造,再以爐膛烘乾而成

羅陽八寶燈

清羅陽董姓秀才所創,上元夜,童男女八人飾八仙,持燈而舞,以慶禎祥

文物

玉壺春瓶

瓶高八吋,通體粉青色,乃元瓷之精品,為縣博物館鎮館之寶

靈峰古鐘

銅鐘鑄於明正統間,重逾千斤,上有銘文,今藏縣博物館

商周石鉞

鉞乃大斧,王者之器。此鉞出于金鐘覆地之山,為商周部落土酋之物

物產

泰順石

其石文章五采,質有凍蠟,可雕可篆,唯龜湖多産之

泰順三杯香

邑素産茶,出高山雲霧間,以其味醇厚,三杯猶香,故名

泰順紅麯酒

以紅麯及糯米釀成,色艷而澄,舊城村家家釀之

泰順婆餅

邑城名小吃,將米磨汁畫皮,裹餡平攤煎烙而成

泗溪泥鰍湯

縣內名菜,以泥鰍、紅酒糟及各色食材燉而成,泗溪最名。

泰順九層糕

舊俗重陽日里人蒸重陽糕而食,糕九層,今四時俱有

泰順饃糍乾

邑風味小吃,今人呼為米麵層

仙瑤隱霧

取清明谷雨間嫩芽制,葉嫩形細,香高色清,為縣內之名茶

香菇寮白毫

獨產于香茹寮村,為色香味形俱佳之傳統名茶

承天雪龍

新創之名茶。因承天山有產,加以其白毫披身,故稱承天雪龍。

人文

分疆錄

清林鶚、林用霖父子有感前誌陋簡,乃著此書,以為他日縣誌嚆矢。

序號

類別

印文

邊款

備註

人文

僊遊記

唐顧況文,温有樵者入山伐木,甌閩間遇莽然之墟如桃源,考即泰順也

采茶舞曲

周大風寓東溪,睹茶農勞作而創此曲

羅陽詩始

清董斿輯,錄先賢五十四人,詩六百廿三首,盛稱於時

竹淡蘭幽

清潘鼎善畫蘭竹,含煙浥露,有幽人空谷之痕

蟲書鳥篆

先賢曾璧搢善治印,為清末邑之金石名家

溪山聚秀

邑之美,在于清溪潺湲,淙淙漉漉,群山匼匝,鬱鬱蒼蒼之間乎

可以棲遲

圓州古村落民居門額題曰:“可以棲遲”,其語出詩經

有仙則名

仙洞前門樓額曰有仙則名,旁鐫一聯:欲上峰頭橫鐵笛,須從洞口入桃源

羅陽書院

始創于明嘉靖間,為昔時縣域唯一官辦之書院。

金山玉海

前坪張宅,建清乾嘉間,極奢華,狀元王以銜曾額之曰:金山玉海

惜陰書塾

私塾也。此塾最古,創于北宋間,為葛垟陶氏授弟子業之所,今存遺跡

古道

紅楓古道

即清温州大路之三灘嶺,古楓蔭道,入霜而紅,稱為勝景

天關古道

道西出城,越天關而通嶺北,古木撐天,溪澗潺湲,甚幽古

桐山大路

為舊縣邑接閩福鼎之主道,道出城東南行,長百六里

溫州大路

邑通温郡之驛道。明時,出東城行十鋪,入瑞。清改出北門,行六十里達百丈口

庫嶺古道

諧音稱為苦嶺,庫村至翁山之鄉道,仄徑逶迤,迢迢而上,風景絕佳

序號

類別

印文

邊款

備註

人物

不踐清土

明之亡也,玉巖有包生者足不下樓,云此生終不履清地

狀元徐奭

仙居人也,幼時隨父徙建安,宋大中祥符五年中狀元

武狀元蔡起辛

景定壬戌武科第一人,兄遇壬亦進士,里人為之建雙桂坊

革命先驅

林秉權為泰順首位中共黨員,后往莫斯科進修,受王明所陷,流放於西伯利亞,音信遂無

十八學士

有宋一朝,泗溪林氏科甲鼎盛,先後有十八人領學士銜

解元徐履

吾鄉除子云,天下士也

梅嶺知縣

董正揚字眉伯,邑開縣來首位進士,官江西大庾知縣,能詩,其詩集大學士潘世恩作序

蘭韻播芳

先哲潘鼎善畫蘭,自題詩云:不求或與所南翁,下筆芬芳入袖籠。近日清飚滿天地,幾人鼻孔畫前通

甌郡名流

董斿有詩名,乾嘉間甌郡名士,大學士蒋攸铦稱其為浙中第一流人物

三省堂

清經學大師曾鏞舊居之堂號,取吾日三省吾身之意也

青田一鶴

青田進士端木國瑚與邑潘鼎、董斿交契莫逆,長遊石林精舍間,邑人謂為三仙

兄弟登科

咸豐光緒間,潘氏自彊、其祝兄弟先後中進士,榮耀一時,今宅第猶存

開疆先賢

明景泰初,孫公原貞平鄧葉之亂,以瑞平遠鄉難馭,奏設泰順縣。

吏隱白雲

唐末諫議大夫吳畦感時局隳壞,遂起歸隱之意,於乾寧三年徙於邑之白雲山中。

羅江訪賢

唐天復間,羅隱溯羅江而上,訪吳畦於白雲山,不遇,歸作羅江東外記,紀其事也

卜筑龍鬚

唐寓賢林建初入山,結廬於筱村龍鬚巖下,其巖多產龍鬚草,故名

序號

類別

印文

邊款

備註

人物

溪口隱逸

唐進士徐相退隱溪口,開縣域徐氏一脈。

五柳遺風

陶喬,靖節先生之裔,唐長慶辛丑進士,因權奸相迫,隱泰順。

忠訓祠廟

宣和間,邑人徐震禦方臘於吹臺山,力戰死之,事聞,贈忠訓郎,立祠祀焉,今溫瑞泰皆有祠

雙桂坊

南宋景定年間,蔡遇壬、蔡起辛兄弟同登進士,建坊以紀之,今遺跡尚存

日僧太初

明洪武間,日本僧人太初來邑,創龍護寺而居焉。

忠臣古廟

明嘉靖間,里人林田於排嶺抗倭死,事奏,立廟于竹溪以祭之,今廟前石豬石羊猶在

香林逃禪

明亡,隆武朝禮部尚書林增志剃髮為僧,棲遁於邑之石柱峰下,創香林寺而隱焉

開邑元令

縣初辟,彭水郭顯宗來牧,肇基一邑之*教,德威并著,士民悅服。

義行典範

陶化龍,清池村人,多義行,為民濟渡,子孫三代捨財建回瀾橋,歷時三十三年

棲隱天關

徐柏齡字節之,永嘉教諭,明亡不仕,隱居於羅陽天關山

英士大學

以陳英士而得名,時倭略神州,校嘗播遷吾泰,前後凡三年

鐵筆無雙

方介堪善治印,曾為西泠社倅,其有章曰:祖籍泰順

名宦區益

明嘉靖知縣區益,在邑六年,禦兇倭、寬徭役、敷文教,邑称大治。掛印日,民立去思碑以紀之

鄉賢典範

邑有鄉賢祠,祀林待聘、徐履、吳驲、林逢龍、林拱辰、徐震、曾鏞七人,今廢

景勝

羅陽八景

明清之際,邑知縣仿瀟湘八景之意,亦作羅陽八景以詠之

琴堂雙檜

羅陽八景之一。舊時縣衙前有巨檜二株,枝繁葉茂,蔭可冠畝。

序號

類別

印文

邊款

備註

景勝

南峰積翠

邑之南,舞鳳山逶迤綿延,疊峰積翠,如屏橫張,邑人列為羅陽八景

三寺晚鐘

舊時城中有三峰古寺,暮課晚鐘,其音縹緲,一城可聞,為羅陽八景之一也。

天關聳秀

羅陽八景之一。邑之西,天關山雄峰高聳,秀拔挺出,為邑城群山之宗。

地軸呈奇

羅陽八景之一。縣南里許,地軸山橫鎖邑城水口,蘊幽涵奇。

萬羅夕照

羅陽八景之一。萬羅山在縣衙前,其巔有亭,秋風斜陽之景最勝。

龍湫噴雪

羅陽八景之一。城西龍湫,幽邃閟密,漈水濺沫如雪,舊時歲旱輒禱雨於此。

峻塔凌霄

羅陽八景之一。文祥塔始建于明,六面七層,勢欲凌霄。

蒼龍望海

高岡龍見碧雲端,萬頃璃波欲去難。明八景詩句,知縣范勉詠城東飛龍山也

舞鳳朝陽

儀形何事泊高岡,似欲飛鳴向太陽。明八景詩句,知縣范勉詠城西舞鳳山也

龍門石鯉

磷磷一石浸潭中,琢出天機錦鯉同。明八景詩句,知縣范勉詠溪中鯉魚石也

霞陽虹波

碧溪廻轉小峰西,?蝀橫拖翠柳堤。明八景詩句,知縣范勉詠霞陽溪色也

南陽晴雲

邑面離明山峭高,一時雨霽聚雲濤。明八景詩句,知縣范勉詠南陽山色也

蔡原營壘

石壁週圍天造成,凱還宿將舊屯兵。明八景詩句,知縣范勉詠古營壘也

鳳嶺晴雲

攬輝千仞踞青旻,片片飛霞點翠勻。清八景詩句,知縣曹紳詠鳳凰山也

長虹飛閣

長虹一片壓中流,疑是仙人玉斧修。清八景詩句,知縣曹紳詠登雲橋也

山城煙雨

重繞陰雲萬壑空,朦朧山郭有無中。清八景詩句,知縣曹紳詠縣城雨景也

序號

類別

印文

邊款

備註

補遺

一門母子四英烈

邑棠坪有碑,紀念劉素貞母子四人為革命捐軀而立

金釵柴

山寨也,在交垟東寨頂山上。清咸豐間,曾氏為防兵禍而建

黃腹角雉

吐綬鳥,中國之特有,物種極珍稀,邑之烏巖嶺為唯一保護地

附件2

首届“介堪·去疾杯”全国泰顺石篆刻大赛参赛作品印花及释文

请在印花下方注明释文,随附件三《投稿登记表》一并寄送

附件3

首届“介堪·去疾杯”全国泰顺石篆刻大赛投稿登记表

姓名

(与身份证上的一致)

性别

年龄

身份证号码

常用通讯地址

邮*编码

省份

手机号码

固定

电话

工作单位

身份证复印件粘贴处

正面背面

▼网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