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到腊月二十九
泰顺境内以农历十二月廿四日为小年。小年前后,家家户户开始整理物件,打扫卫生,准备过年。旧时住木屋,以柴火作燃料,房屋里烟垢、灰尘甚多,打扫下来黑溜溜的很像砂糖,故扫尘垢称“扫糖”。廿八日前后,民间百姓用糢糦(敬神时用的锥状年糕,称冥斋,下同)、茶、酒、果品等设一桌供宴,送灶神、楼神和门神回天堂过年,称送神。廿九日下午排羹饭祭祖。
▲打年糕(泰顺方言叫做糢糦)
▲糢糦(泰顺年糕的方言叫法)
除夕夜阖家守岁
除夕夜,阖家团圆,吃年夜饭。饭后,长辈给小孩压岁钱。过年时,户主要处理来往债务,往往睡得较迟。事务处理完毕,一家子或与左邻右舍一起,热点老酒,烧几样菜,“消夜”(又称宵夜)守岁,借以慰藉一年的艰辛。“消夜”时糢糦、米酒必不可少。
晚上,在灶坑焚一个树脑(树桩),称“焚年猪”。“焚年猪”是祈盼明年猪长得肥大,同时也方便次日取火,免得大年初一烧火就不顺利。从前,没有电,没有煤气,烧火做饭不容易,如果柴火不干燥,就不易点火。上世纪80年代以来,“焚年猪”习俗渐趋消失。
除夕夜,主妇要煮好第二天的饭,称“年饭”,表示年年有余;切好第二天的菜,以免正月初一“动刀”;准备干净衣服给家人更换,让大家新年穿得舒适。
▲压岁钱
大年初一吃好玩好
▲过大年
大年初一,主妇一早会烧丸囝(汤圆)和糢糦,里面放点糖,表示“嘴头甜”。男主人净手后头件事就是烧香。烧香有排序,依次是天井天神,二楼神龛楼神,大门门神和灶上灶神。主妇会泡好糖茶,端出用盐或糖腌制的菜头(萝卜),烧好汤圆让家人食用。喝糖茶意谓“嘴头甜”,吃菜头意谓好“彩头”,吃汤圆表示“团圆”,吃糢糦表示“惊喜”(喜与糦谐音)。正月初一这天,城关居民喜欢到附近寺庙进香求好运。有的寺庙会举办素食宴会。宴会时,糢糦必不可少。
正月活动喜庆欢乐
初一到初四,孩子们三三五五到长辈寿星家里拜年,主人要泡茶,拿出一两盘糖果,还要烧面条、汤圆等招待。初二至初四日,择吉设供筵接神,意谓将去年送回天堂过年的神接回来。旧时要等神接回来后,才能到远方出行。
▲筱村木偶戏
正月,特别是上半月,俗称“正月头”,乡间盛行表演木偶戏,舞龙、舞狮、舞马囝(马灯)随处可见。民间灯舞队每到一村,先在“众地”(公共场所)表演一番,然后挨家挨户表演。表演前,灯舞队有专人“放帖”。“放帖”就是将一张小红纸放在每座房屋厅堂祭桌上面(老房子正厅都有一条高1.3米左右的桌子,便于家祭时摆放香烛,称祭桌)。这屋里如果有五十岁以上满“十”的寿星,帖子则相应增加,有几个寿星就增加几张。
▲古居舞龙
这时,主人要准备“花彩”(红包)迎候,包“花彩”用的红纸就是灯舞队送过来的帖子,有几个帖子就要包几个“花彩”。灯舞队登门时,收红包的人根据红包分量,用手势暗示乐队指挥(大多是掌鼓人),让其根据红包大小掌控表演时间。
元宵节多彩习俗
过年民俗活动一般延续到元宵。元宵节是春节之后首个重要节日,乡间做福会,舞龙、舞狮、演木偶戏、放焰火……气氛十分浓郁。年后,一些村庄竞相张灯结彩,晚间,到处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景象。
▲药发木偶
当天,烧香的人很多,寺庵宫庙特别热闹。元宵晚餐尽量做得丰盛,一则庆祝团圆,二则元宵节一过,表示过年结束,十六日开始,许多人要外出创业,一桌丰盛的晚餐可为亲人饯行,祝他们出门交好运,平安创业赚大钱。
▲祈福闹元宵
三魁镇上下武垟和张宅村有元宵节抬陈夫人神像出巡的习俗。清康熙年间,下武垟布袋坵村有人在福建古田做工,偷得临水殿陈夫人神像一尊带回村里供奉。不久,上武垟夹边村盖保安宫,两村协商将布袋坵陈夫人神像接到保安宫安放。自第二年元宵节开始,傍晚时分,民众从保安宫抬出陈夫人神像,经过庵前村,再到布袋坵,说是陈夫人去“外婆家”探亲。在“外婆家”停留个把小时,接受当地祭祀后,再抬经垟边村、庵前村,回保安宫。这种习俗已接近三百年。
张宅村元宵节做福活动历史悠久,自宋建炎年间(-)张姓始祖迁居该地,即有此俗。以前,福会聚餐只限于本村族的人,近二十几年前,聚餐开始邀请外村亲朋好友参加,人数越来越多,形成名闻遐迩的“百家宴”,节庆时也有陈夫人出巡,场面非常壮观。
▲百家宴
旧时,戬州有元宵节“抢物”习俗,“抢物”即“抢福”。节前三天,请道士在垂庆宫开始做“功德”,台上摆五个“冥斋”(糢糦),最大一个摆在中间,有七八十斤甚至一百余斤重,这些糢糦称“物”。据说,做功德时灵气都在这里聚焦,谁抢得到就表明谁能交上好运。于是,彭家堡、官垟、上溪坪、下溪坪、东阳底等七村都事先组织队伍准备竞抢。功德做到元宵节傍晚时分,三通鼓毕,首事上台将糢糦推到台下,抢“物”者蜂拥而上,你争我夺,得胜者将抢到的“物”抱回村里,切成小块分给各户。抢“物”竞争十分激烈,常常造成损伤,上世纪五十年代后逐渐被废除。
====全文结束,别忘记转发分享哦!====
本期撰稿:张之冰
“泰顺年”征稿启事
为传播泰顺故事,助力旅游发展,县委宣传部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