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看清朝泰顺知县涂大谟怎么报ldquo [复制链接]

1#

知恩必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仅《左传》记载,就有春秋时的结草报恩、西汉韩信赠千金报一饭之恩等历史典故。回头看本土,则有泰顺崇报祠、外翰第等祭拜恩人之圣地。今天讲的这个报恩故事未曾录入任何正史野史,只是在飞云江流域的夏氏族人中口耳相传,并流传至今。

▲夏氏祠堂(原莒江村后山,陈圣格摄)

涂知县在泰顺坊间有好口碑

泰顺县历史上有一位叫涂大谟的知县,是“所至有声”的好官。他是湖南茶陵人,嘉庆二年到泰顺上任。据《分疆录》记载,他到泰顺任职时“地棍横行,窃贼窝聚,告讦风盛”,涂知县上任不久就摸清了社情民意之底细,“尽悉城乡绅耆贤否、地棍混号、窃窝*伙。”

好官必定是勤*的、责罚分明的,涂知县也不例外。他“夜常微服出,必有所访。治事朴教极轻,责棍贼则酷,而不伤于残。”由于治理得法,不到半年“百里内外尽为肃清。绅富争讼,直者面加奖励,曲则重罚入官,而两造无不心服。”这样的好官在百姓心目中犹如神明,“民食其福数十年,每谈其轶事,犹凛然如对神明云。”可见涂知县在任期间,在坊间有极佳的口碑。

▲《分疆录》书影

夏氏村民救助涂知县

正是这位涂知县,因飞云江洪水大作行程被阻而跟江边的南坑村夏氏族人结缘,从而缔造了一个报“洪恩”故事。其实,此“洪恩”实为滴水之恩,近乎一饭或一宿之恩。

事情要追溯到嘉庆二年,涂知县到泰上任途中:涂知县一行人从飞云江乘船逆流而上,船在行进过程中遭遇大洪水,行到南向村和南坑村之间那段水域时,江面宽阔洪流更为汹涌澎湃。为规避危险,他们顺势拐进南坑村前的支流,想等水流退去后继续行进。

南坑村地处飞云江中下游南岸,该村村民是莒江夏氏后人,从上村迁居而来。当时,正好有夏氏村民趁洪水捞鱼,看见在洪流中颠簸的船只和倍受惊吓的船中人,急忙回转家中告知当家女主人,女主人即刻吩咐家人邀请船上人上岸,并以古道热肠将来人待为上宾。《分疆录》第十卷灾异篇有记载,嘉庆二年,正值大饥荒年岁,此等困境中仍能优待陌路宾客,足见主人家的懿德大爱。几天后,洪水退去、宾客上路。至此,夏氏族人才知道,留宿客人竟是本县父母官。

▲《分疆录》书影

涂知县赠匾谢恩

▲涂大谟赠送的匾额

事过三年后的正月,即嘉庆五年端月,涂知县不知从哪里得来消息,得知南坑村夏氏当家女主人邓氏七十大寿,于是派人日夜兼程送匾贺寿,主人要留来客吃饭被婉拒。“他们连一杯茶都没来得及喝,就转身离开了……”每每提及当时情形,夏氏后人依然感怀不已。

该匾至今保存在南坑村夏氏族人家中,匾文“懿德毓芳”就是对当年女主人的赞誉。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匾额上的内容成为该村长辈教育子女向善崇德的参照。在年特大洪灾来袭后,悬挂该匾额的老屋毁于一旦,村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在废墟里找回它。直到珊溪水库建成后,村人移民到龙港白沙定居时,还带着它一起迁徙。

▲匾额局部图

====全文结束,别忘记转发分享哦!====

本期撰稿:夏妙录

“泰顺年”征稿启事

为传播泰顺故事,助力旅游发展,县委宣传部开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