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州三农
廊桥清溪古道
隐匿深山的避暑天堂
罗阳镇村尾村
天关山侧藏古邑,峰峦连绵涧水溪。
明清遗韵当寻得,只缘身在村尾里。
村尾村隶属泰顺县罗阳镇岭北社区,位于泰顺县城西北方天关山北侧,以驻地村尾得名。村域面积1.03平方公里,户,人,其中畲族人。村尾村距县城17公里,毗邻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境内植被茂密,溪泉清澈,空气清新,村容清洁,民风古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村尾四周群山耸立,峰峦连绵,溪涧错综,境内山清水秀,风景迷人;地处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村庄远离城市喧嚣,是回归静怡,亲近自然的山水宝地。村内名木名树的品种繁多,树形千姿百态,年以上的千余株,年以上的也是数不胜数。古道两旁有红豆杉、香樟、檵木、苦槠、红枫等珍贵稀有古树名木50多种,约株。
岭北村尾村历史悠久,村庄以小桥流水古民居的浙南传统砖木结构为主,村头香樟成林,岭北溪绕村而过,村内小溪穿村而下,4处50多幢距今多年的古民居群,具有浓厚的浙南乡村风情。村尾村具有最具特色且保存完好的古民居群,其结构独特,造型美观,保留清初明末时候的建筑风味,具有浓厚的古香古色古味。
村尾村历史悠久,据家谱记载,宋崇宁三年(),原籍平阳的张义存徙居岭北村尾村,成为岭北一带张氏的始祖,至今,张氏在村尾已有近千年历史。此外,据村里老人回忆在上世纪初,有蓝氏畲民从景宁移居村尾村,从而开创了汉畲两个民族同耕共作村尾村一方水土的历史,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村尾人朴实勤劳、热情好客、敬老爱幼、讲究清洁和发奋好学的良好品格,在村尾村至今仍保留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的良好民风。
接下来,该村将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加强村庄管理,科学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特色种植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宣传形式,做强生态旅游,做精乡村旅游,全力打响“中国氧吧·康旅泰顺”品牌。
绿水青山间的魅力畲乡
司前镇左溪村
土墙青瓦蓝腰带,飞檐斜顶加上盖。
畲韵古村今尤盛,蓝舍新修迎客来。
左溪村位于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南部,距离县城12公里,总面积20.3平方公里,全村下辖27个自然村,共户人,畲族占总人口的62.3%,是省内畲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村。
左溪村地理条件优越,有红岩、石柱、朱家潭等多个自然景区和畲族风情的农家食宿,村庄依山傍水,远山如黛、溪涧交陌,是个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畲族人口聚居地。左溪村以发展左溪AAA级村庄景区为契机,打造“旅游+畲族文化”特色品牌,发展畲乡民宿,完善智慧旅游开发及畲乡小院、畲族民俗馆、溪流两岸景观、夜景灯光等村庄基础配套设施。村里至今仍保留着传统习俗、服饰、歌舞、民族工艺及民族教育等畲族文化。进入村庄映入眼帘的是恬静、洁美环境和鳞次栉比畲族特色的房子。这里的房子外立面都是以畲族独有的标志——“土墙青瓦蓝腰带、加檐加顶加上盖”改造完成。
目前左溪村已委托浙江农林大学绘制发展蓝图,编制《左溪村村庄建设和旅游发展详细规划》,继续对畲族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整理、提升和开发。并且签约“畲歌王子”蓝永潇作为基地培训导师成立畲歌基地。在蓝永潇的带领下,共创作了20余首原创歌曲,畲歌队走进央视并走出国门,到韩国、欧洲演出,浓郁的畲族特色文化成为左溪村寨旅游的金名片。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村寨都会举办大型畲族风情民俗活动,唱畲歌跳畲舞、婚嫁习俗表演及近千人一起品尝乌饭宴。左溪村在挖掘畲族文化特色、传承畲族民俗文化的同时也在打造“生态游、风情游、农家游”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品牌。
浓郁畲韵竹绿乡美
竹里乡竹里村
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
竹里畲族乡竹里村全村人,其中畲族人口人,占总人口的73%。是温州人民“大水缸”珊溪水库源头所在地,森林覆盖率达87.74%,年集体经济总收30.32万元,经营性收入11.04万元。竹里是畲族的家乡,畲族原真文化保留完整,艺术形式多样、底蕴深厚、内容丰富。
竹里村结合美丽乡村综合体建设带动乡村振兴,实现以环境带动产业发展,以美丽带动村民增收。在建设中认识到,乡村要“美”,就必须保持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特色。近年来投入万元,融入民族元素,完成全村幢民居外立面改造,建成畲族特色文化礼堂2个和畲族文化广场1个,以及多米的畲族文化墙。投入万对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将全村的管线落地,对沿线主干道两侧进行了绿化,将主干道的水泥路面改成柏油路面。注重畲族传统习俗、服饰、歌舞、语言等畲族文化的保护、传承、挖掘和发展,恢复了畲民传统制油技艺,组建有1支畲乡民俗风情歌舞队伍,每年举办以“乌饭宴”为主题的“三月三”畲族风情节,展示畲族民俗风情。
同时,竹里村还大力发展竹文化和旅游产业,建成竹文化民间展示馆—竹里馆、百竹园、森林康养基地,依托浓郁风情的畲族文化和竹文化建设的美丽乡村,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到来,发展有特色农家乐5家、特色民宿8家,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
当下,乡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年6月份完成美丽乡村综合体项目后,竹里村争取*泥岱自然村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把美丽乡村范围进行延伸。投入万元拆除繁旺竹制品厂,建设完成畲族文化主题公园。并计划投入万元沿溪打造竹里花溪项目,投入万元建设旅游服务中心,争创4A景区,把美丽乡村建设成美丽景区。
古来蜡石第一村
龟湖镇龟湖村
亿年神龟造龟湖,万尾金鱼游水中,
千载樟枫显奇茂,百岁老街放异彩。
龟湖村是泰顺南大门龟湖镇的中心村,距离县城60.7公里,辖区面积亩,全村共户,人。全村盛产叶腊石(泰顺石),已探明叶腊石矿储量高达亿多吨,素有“蜡石第一村”之称。
龟湖全村盛产叶腊石(泰顺石),已探明叶腊石矿储量高达1亿多吨。村民环溪而居,以石为业,形成了浓厚的石文化氛围。
泰顺石文化主题公园是龟湖村深入挖掘泰顺石文化,以产业支撑、以文化助推特色旅游所打造的集“吃住游购”为一体的特色景区公园。项目分三年完成建设,总投资2万元,占地亩,园内沿溪两岸的假山、独亭和游步道两旁均用泰顺石原石制作,涵盖了已知所有的泰顺石品种,用石一万多吨,最大的达5吨余重,被誉为“大自然的石展”。
同时,该村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明朝太监府”、“七门银洞”等人文景观位于境内。历史上,龟湖是商贾往来的重要通道,明朝年间商业颇具规模,曾以采矿业(银矿)为主,有“三千采银工,四千往来客”之说,表明其繁华景象。
近年来,龟湖村以泰顺石文化和禳神民俗为核心,以“绿水青山立村,泰顺石产强村,文化旅游兴村”为总发展战略,深作“山水石桥”文旅新篇章,紧借“大拆大整”的*策东风,牢抓“五水共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历史机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了“民富村强环境美”的新型文旅乡村。年底,村集体收入达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元,旅游总产值突破百万元大关,并先后荣获县级生态村、卫生村、文明村和十佳旅游乡村等荣誉,并于年和年先后获得浙江省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的称号。
唐宋遗风千年库村
南浦溪镇库村
包吴归隐白云山,耕读文化传千年。
锦绣伙伴三友洞,库村无言自风雅。
库村位于泰顺县南浦溪镇,始建于晚唐,距今多年。千百年来,当地包、吴两大家族创造了深厚的家族文化,遗留下丰富的人文古迹。现存古民居较多,造型朴素大方,工艺精湛,村内巷道多用大小卵石、块石铺砌,整洁古朴,是蕴含着唐宋遗风的古村落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美学、建筑学价值。年荣获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称号。
库村古村落始建于晚唐,经五代、宋、元、明、清,距今有多年的历史,是具唐宋遗风的古村落,又因为街巷、山墙等皆用鹅卵石砌造,被称为“石头村”“鹅卵石的城堡”,是泰顺古民居建筑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村落。
库村以世英门(宋)为界,分为包宅、吴宅两个村落。村内现存传统建筑平方米,其中明清前古建筑19座、70年代前古民宅25座,除古民居外,主要历史遗存有吴畦园陵、世英门、清阴井、古戏台、牌坊和古树、古道等。村中衣德堂、食德堂、恒德堂等古民居为三合院式二层木构建筑,一般由一进或两进院落组成,房舍匀为瓦盖坡顶重檐屋脊造型美观,驳风墙外均是悬鱼、悬龙图案花纹,卵石围墙分隔成各自大院、天井、正厅、厢房、杂舍,有门楼侧门,前坛均是石子铺成的图案花纹,内部结构风格各异、工艺精湛、室内阔广,各厝依地形高低合理布局分布,巷道中间用大卵石,两侧用小卵石、块石铺砌,整洁古朴,其中唐代的吴宅街米、宋代的世英街米、宋代的包宅街米,防火墙用均匀小卵石做成,曲绕井巷小路络通,是典型的山区水港古民居建筑,显示出结构严谨,布局讲究,制作精细,具有很高的科学、历史、美学价值。
库村古名居一般以堂号的命名,有两种类型,一是有明显的姓氏特征的堂号,二是没明显姓氏特征的堂号,两者之中以有姓氏特征的堂号为众。拥有明显姓氏特征的堂号往往根据先人郡望、德望、操行、功业、科第、字号、著述、居住地等来命名,以示家世显赫,或藉以弘扬祖德,启裕后人。没有明显姓氏特征的堂号主要取材于吉利、祥瑞之语和前人的佳句,也有的取义于体现封建伦理纲常,训勉后人积极向上的词语,如敦本堂等。
近年来,库村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实施综合环境整治,深度挖掘库村文化内涵,推动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化展示。当下之库村,人居环境更加优良,村内公共基础设施更为完善,村景观设计更为科学,村内交通更加便捷,村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红地起乌衣清泉成佳酿
筱村镇徐岙村
半亩红地起乌衣,一泓清泉成佳酿。
双井文元顶头厝,千年繁华源流长。
徐岙传统村落地处泰顺中北部,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东海文化名镇”——筱村镇的历史文化核心区域,是泰顺县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村落、温州市十大最美历史文化村落,为住建部、国家旅游局等七部委联合授予的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徐岙村面积11.55平方公里,人口人。村落内民居主要为悬山式屋顶木结构建筑,现有规模宏大、较为完整的历史建筑4座、中小型传统风貌建筑34座,村落座西南面东北,前有玉溪后倚金山,山泉潺湲,古树苍翠,环境优美。村落以蛮石古道逆溪而上贯穿全村,成为古村落骨架,街巷两侧古民居依脉而生、错落有致,并与“国保廊桥”文兴桥南北遥相呼应,形成“古桥配古村”的优美格局。
徐岙村拥有良田亩,自古村人春植水稻,秋至立冬以制粬为业。据清《泰顺分疆录》记载:“徐岙底村,家户皆粬,时各地商贾竞购,挑担脚夫辑岭头耳。”鼎盛时期的徐岙古村落内拥有多达百条的粬窑,至今徐岙村仍为浙南闽北一带最大的红粬生产贸易区,村落内仍有5家乌衣红粬传统制作工坊。徐岙村从粬到酒的独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和品牌化发展,也让游客来此享受到了深度的文化体验。
徐岙村还是泰顺提线木偶戏的发源地之一,除了节假日中定时展演,徐岙的木偶传习所还会开展提线木偶的传习教学。此外,徐岙村还注重结合历史文化和本地特色,开展花笺纸、古建木雕、竹编等传统技艺传承,力图通过保护和传承发展,让文化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子深入人心。
年4月,徐岙底古村落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投资1.35亿元的墟里徐岙底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招商选资项目成功签约,项目总投资约1.35亿元,一期投资万元,主要打造墟里乡舍、青年公寓、乡村会客厅、红粬展馆、自然教育学堂、工销社等,将于年底整体呈现;二期投资9万元,主要是茶园小筑板块和老村的深度利用开发。
徐岙的吴氏先祖吴莱原居筱村柏树底,后羡慕徐岙风景优美、曲径通幽、引人入胜,于是迁居在此,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和美丽乡村的建设,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吸引更多的旅人驻足于此,流连忘返。
古村有韵迎新颜
和平伴泉新发展
雅阳镇和平村
风水天成人杰连,古厝古风乡愁添。
家风余韵今犹在,氡泉古村翻新篇。
和平村下辖4个自然村,风景秀丽,明清之风犹存,古筑群落矗然而立。山林茂密,绿水长流,雕山悬崖神龟探瀑,甲溪邀泉,民风淳朴。当下之古村,众人齐心,共建旅游圣地。
“和平村至今仍保存着7座清朝时期较为完整的建筑群,这在很多专家学者看来,都是非常难得的古村落资源。穿过一湾水塘,再沿着村边石板路进去,一幢幢静谧的老房子隐居在山水之间,遗世而独立。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桃花源记》里描写的场景,如今出现在了现实生活里,成为泰顺雅阳镇和平村的真实写照。
据记载,清康熙己未年(年),季德重、季德立兄弟两人游经塔头底,“观其山川秀丽,竹苞松茂”,于是移居此地。从此,经过季氏家族几代人的努力,在这个四周环山的盆地上,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村落,到现在已有多年历史。
和平村至今仍保存着7座清朝时期较为完整的建筑群,这在很多专家学者看来,都是非常难得的古村落资源。穿过一湾水塘,再沿着村边石板路进去,一幢幢静谧的老房子隐居在山水之间,遗世而独立。
整个村有多户,来人,目前还剩大概11户老人住在里面。老宅旧了,年轻人也走了。只有一些老人还独守着这栋宅子,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朴生活。
如今,这座古村落将被打造成为氡泉古村,让更多有乡土情结的游子,来此停留、住宿,寻回儿时的乡愁记忆。
那么这个百年古村要怎么动?动哪里?会破坏掉原来的文物史迹吗?该村将会保留老房子的建筑风格和门窗瓦檐等富有历史底蕴的东西,然后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对墙壁进行防火防潮的处理,防止木头再被虫蛀腐蚀等,再对房子内部使用格局稍作改变,让空间得到充分利用,里面融入现代居住元素,满足现代人的居住需求。
当下,游人来体验古民居的住宿时,还可以体验到泰顺独有的“氡泉”。这里距离泉眼大概有6公里,泰顺县*府做好配套建设,利用管道工程把氡泉水引进古村落。每组围合的建筑群配多处庭院温泉池,每个客房引入温泉浴池,将泰顺的氡泉文化、禅文化、茶文化及耕读文化融于一体,给游客提供一种恬淡飘逸、随遇而安的生活意境。
觉得文章不错,请点“好看”↓↓
泰顺百事通感谢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