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得益于生态搬迁,十万移民的日子 [复制链接]

1#

“我年搬到这里就开始开超市了,现在一年有15万~20万元收入。”在泰顺县筱村镇枫岙抗震安置小区,翁海彬跟丈夫在这里开了一家超市,小日子过得挺让人羡慕。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泰顺的生态搬迁工程。

近年来,泰顺县紧紧围绕“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九字方针,创新实施无区域生态移民,有效推进了生态搬迁和富民工作。安居泰顺千“搬”好!得益于生态搬迁,当地10万“移民”的日子大有奔头。

下得来

共搬迁农户超10万人

泰顺,位于温州西南部,取“国泰民安,人心效顺”之意,县域总面积平方公里,现辖12镇7乡,总人口37.3万人。泰顺是浙江省26个山区县之一,地质灾害易发区占县域总面积的96%以上,百姓安居富裕一直是泰顺最大的民生工程。

从年至今,泰顺县委、县*府紧紧围绕“小县大城关、小乡大集镇”的发展思路,遵循“选最好的地块、盖最好的房子、整最好的*策、建最好的设施”,推进生态大搬迁工程。先后经历了年启动“一镇带三乡”搬迁工程、年实施“无区域生态移民”工程、年“生态大搬迁”工程等三个阶段,对边远深山区、自然灾害区、低收入农户等“八张清单”对象统一搬迁,实现“宜搬则搬、应搬尽搬”的目标。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做事情难,让人搬家,更难。“该项工作刚刚启动时,是异常艰难的。”司前畲族镇工作人员介绍,该镇在实施生态移民工作之初,没有相关*策扶持和资金补助,第一期推出多间房屋后,报名的只有几十户,有的甚至报了名还要退出。但随着优惠*策的陆续推出,司前畲族镇的搬迁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到目前,泰顺县累计完成总投资亿元的“生态无区域、抗震安居小区、避灾安置小区”等“三个1.5万”生态搬迁平台的59个安置小区项目建设,共搬迁农户户006人(其中新城安置户人),实现整自然村搬迁个,集中安置率达72.51%,让约占全县总人口1/4的农户实现安居梦。

稳得住

盖房有补助生活不用愁

现年47岁的王陈进是泰顺县筱村镇东垟村人,其父亲90多岁,常年卧病在床;妻子患病;女儿10岁,一家4口,只有他有劳动能力。

几年前,王陈进还同家人住在一间破旧的棚屋里,在生态搬迁过程中,筱村镇*府了解他的处境后,给予了特殊照顾,除享受正常搬迁补贴外,盖房地基的价格,也从8万元优惠到了3.5万元,同时还帮他办理了银行贷款,并申请到元/户/月的低保。此外,还把搬迁后的东垟村的卫生保洁工作交给了他,一个月能有元的收入。“*府给了补助,还给他安排了工作让他有了收入,除去一个月还银行贷款1元,还能有多元的稳定收入用于生活开支。”镇里工作人员介绍。

林友志的老房子是在年来台风时,被水冲垮的,年底,他和家人搬到了现在居住的房子。“市县两级各补助3万元,一共6万元,另外每人还有1.74万元的异地搬迁补助,他家算上他老婆和儿子女儿,一共4人。”镇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凭借*府的补助,林友志一家人住进了现在的房子。

在搬进新房之前,林友志属于“低边”(低保边缘户),享有*府补贴,现在,随着生活逐渐好起来,“低边”的帽子也马上要摘掉了。

筱村镇工作人员说,像王陈进、林友志这样的农户有不少,在生态搬迁之前,他们住房条件简陋甚至破旧,也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态搬迁之后,他们不仅搬进了新房,还有了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不仅搬下来了,还稳得住了。

富得起

让移民安居就业增收

在离筱村镇高速出口不远处的枫岙抗震安置小区,开着一家枫岙超市,经营这家超市的,是一对90后夫妻,老板娘名叫翁海彬。翁海彬和丈夫是同学,大学毕业后两人就结婚了。可是就在结婚那年,当地发生了地质灾害。

年,他们夫妻住进了老家附近的枫岙抗震安置小区,并开起了超市。如今,两人有一儿一女,都还在读幼儿园。翁海彬说,这家超市一年能给小家庭带来15万~20万元的收入,养活两个孩子已够用。

“我的同学基本上都出去了,近的在温州市区,远的在杭州、上海。”翁海彬表示,走出去可能也会发展不错,但她更想“感谢生态搬迁,感谢*府”,“正是因为有了生态搬迁,山上的人才能下山居住,我才能留在家乡,让我的孩子不像我当年一样是留守儿童。”

在这个小区,还有业主利用自己家排屋的优势,跟邻居联合办起了民宿。也有附近其他小区的人在这里租房办来料加工厂,把附近的闲散农村妇女召集起来做工,带动了这一带农民增收。

现在,经过近二十年的生态搬迁,泰顺县的工作重心逐渐后移,从原先的“下得来、稳得住”,逐渐转移到“富得起”。该县出台了茶产业等系列产业发展扶持*策,落实万元以奖代补资金用于低收入农户自主发展高山蔬菜、中药材、养殖畜禽、中蜂等产业。成功打造“泰顺山友”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和“三杯香”茶叶品牌,“三杯香”品牌价值达14.68亿元。全县培育低收入农户增收示范户90人,扶持低收入农户自主发展产业或实现就业共人,每户增收元以上。同时培育家以上以搬迁户为法人的企业(经营主体),落实0户以上搬迁农户就业、发展产业,实现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积极推进鹿城区七都街道山海协作、泰顺-重庆总部科创园等2个“人才飞地”平台的建设,促进人才集聚、推动项目落地、带动产业发展,近三年共招引项目回归47个,协议总投资.67亿元。

泰顺县委、县*府将生态大搬迁作为统筹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脱贫致富的关键举措,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解决基层民安、民生、民富的问题,下山移民实现安居梦,共同走上富裕的路子。

一条必由路

温州大学社会学教授徐旭东

中国现在面临着人口大迁移、大汇聚的时代需求。城镇化是必由之路。

《温州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行动方案(~年)》中也提到,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但是,人口的迁移、汇聚,除了有*策的推动,还要遵循市场的规律。

我有三年多调研永嘉山区的经历,包括下山扶贫、移民安置等。留在山区,农民发展难,医疗条件差、留守儿童就学难更是绝大多数人的心病,但进城后,农民的生活成本又会上升。因此,下山计划需要新的生活来源、产业支撑。

泰顺的迁城之举,时间将近二十年了,说明了工程之巨、迁移之难。令人惊喜的是,他们提出了“富得起”的口号和目标。下山容易,人口集聚容易,但是让农民共同富起来,是不容易的,需要积淀、需要打磨、需要遵循市场规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