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早食这碗泰顺传奇小吃泥鳅汤,地主家都 [复制链接]

1#

“泗溪白粉墙,担饼又担糖,担到亭子角,馍糍*络络,担到横街路,想吃泥鳅汤,叮哐摔一倒,大饼变白糖……”

这首童谣,不知道有多少泰顺人还会传唱。但童谣中提到的泗溪泥鳅汤,绝对是一道泰顺人*牵梦萦的家乡标志性小吃。

这道菜在泰顺多有地位?反正当地人请吃饭一定会点。

泥鳅汤

好像每道家乡美味背后,都会有一段民间传说,似乎这样,“地道小吃”的名头才站得住脚。

泰顺泥鳅汤的来源,则是一段兄弟情谊。

泗溪的林氏始祖林建,喜四溪山明水秀之胜景,于宋建隆二年﹙年﹚,留五子居筱村东垟,携六子林旸徙居四溪,筑屋于北溪上段竹里﹙今泰顺县泗溪镇下桥后池村﹚。

筱村东垟与泗溪就隔一座山,步行两个多小时的行程。

泗溪廊桥

林建与第六子林旸在泗溪开荒辟土,生儿育女,重视耕读,开办学馆,几百年后,文风鼎盛,出了文武进士四十余人。不过,林旸刚迁到泗溪时,一穷二白,与同宗同源的东垟五兄弟相比,生活要困难很多。

有一年,春播已过,东垟兄弟带着五六个人加上书院私塾先生到泗溪商谈开学馆事宜,傍晚时至。

林琰从地头刚归,林琰媳妇是一喜一惊。喜是兄弟过来,惊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仅仅兄弟过来还将就点,但还有书院的先生一起来,怎么办呢?

想起每次去东垟,都会美美地吃上一碗手工面加上一双荷包蛋,热一壶糯米酒。没办法了,只好将仅有的可怜的家当拿出:各种野菜干、土豆。不管三七二十一,拿出各种野菜干浸泡,土豆丝煮熟,灵机一动,将煨好的泥鳅放入砂锅炖……

泥鳅汤主配料

兄弟们在聊天时,香味飘出厨房,飘出云水间的小院。

这么多人吃,还有明天早餐,不断加入不同干菜、手工面头、小院里头平时可以吃到却叫不上名的野菜……最后加入大红酒糟。奇了,一道色香味齐全的菜诞生了,客人吃了一碗又一碗,啧啧称奇

泗溪泥鳅汤就这样烧出来了。

后来泗溪农妇们不断地改进,越烧越好,成为一道享誉泰顺的名菜。

今天,人们在泗溪“姐妹桥”的古街边依然可吃到千年不变的泥鳅汤。

说实话,对大多吃惯了清淡鲜甜口味的江浙人来说,这道既能当主食,又能下饭的菜,乍一看有些粗犷,甚至有些重口味。

不过了解下配料,发现样样都是花了心思。

泥鳅汤

泥鳅汤的主料自然是泥鳅,配料就多了:土豆丝、藕丝、粉干、面条、番薯粉丝、苋菜干、辣椒、红酒糟、茴香、桂皮、姜、蒜、香菜、笋衣、笋干、芋横、泥鳅菜……

每一样食材,都是有讲究的。

主菜泥鳅,必须是野生泥鳅。

这道菜要鲜,泥鳅处理很关键。

在煨泥鳅前,要把泥鳅先放入水桶,用油喂养一两小时,这样的目的是为了祛除泥鳅体内的泥土。之后用开水烫洗,再将葱、蒜、八角等香料与泥鳅爆炒,放入土砂锅用文火炖三个小时。

选砂锅也是有道理的。

土砂锅煨泥鳅,时间一久,原料鲜汤味和营养成分就会充分溶解于汤中。因为砂锅材质的关系,汤品不会有金属异味,汤汁浓稠,醇香诱人。

不过,大多第一次吃泥鳅汤的人都会很惊讶:泥鳅汤怎么没有泥鳅?没错了,说明你吃到的泥鳅汤是正宗的!

泥鳅煮烂后,要用笊篱将泥鳅骨头除去,所以几乎是看不见整条泥鳅的身影。

而泥鳅汤配料繁杂,看似随意,其实都是当地主妇们多年摸索出来的”*金搭档“。

首先是红酒糟。

泥鳅汤里的红酒糟,看起来颜色特别鲜艳,是农家土酿米酒的衍生物。加入酒糟,能够给泥鳅去腥提味,吃起来更香醇。

还有泥鳅菜,一听名字就能感觉到:绝配。

泥鳅菜是啥?网上查了下,好像就是杭州人常说的马兰头。

浙南闽东人特别喜欢吃这种野菜,有祛湿止痛、祛风散寒的功效。加入泥鳅汤中,浓郁的味道里就增加了一点小清新。

泥鳅汤里加芋横,不知道一开始是谁想出来的。芋横其实就是芋叶柄,里面有很多气腔。晒干后一发泡,能把泥鳅汤里的汤汁都吸纳进去,吃起来口感层次丰富。

现在,很多人家还会在泥鳅汤里面加入笋衣,就是竹笋尖端脆嫩的薄衣晒制的笋干。

笋衣的泡发要用淘米水,先泡三小时,再用清水泡两小时,颜色淡*,口感清脆鲜嫩,比笋肉细腻而且不塞牙。

泥鳅菜要好吃,正宗汤底就是灵*所在。

翻炒的油,必须是菜籽油或农家猪油,放入七七八八的配料,爆炒出香味。加入开水和煨好的泥鳅汤煮沸。

虽然看似大杂烩炖汤,但红红绿绿,配色五彩纷呈。吃在嘴里,泥鳅菜是清香的,芋横软绵可口,笋衣鲜嫩清脆,泥鳅肉爽滑入味,各种味道交织在唇舌间。

泰顺人流传着一个故事:一家财主天天做这道菜吃,结果家都给吃穷了。

年少时,喜欢猎奇,喜欢尝试新的美食;等年长些,尝遍大江南北各种美味后,发现最惦记的还是这土土的味道。

这道充满泰顺风味的家乡美食,勾起你的食欲了吗?

作者林作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