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疫情影响上下游客户,农民持续增收遇难题 [复制链接]

1#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戚祥浩许雅文通讯员胡旭艳徐枫翔赖淼莲

村民家门口的来料加工点。拍友徐枫翔摄

来料加工业,有着很强的韧性与活力。作为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增收的重要途径,去年我省年培训低收入农户6.5万人次从事来料加工,工资性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然而,今年这个产业过得很不轻松。来料加工的上下游企业多被新冠肺炎疫情裹住了步伐。订单减少、交货延迟、客源难觅等难题一个接一个,一些依赖程度高的“低小散”代加工点甚至无活可干。

今年,浙江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作为山区农民致富最有获得感的一种方式,我省各地已经行动起来,扶持来料加工产业加码增收的后劲。

来料加工,料从何来?连日来,记者走访永嘉、泰顺、文成、苍南等地,看到政府为加工点减免房租、企业延长产业链转型自救、经纪人抱团成立协会共享客源……

村民在加工鞋扣。拍友徐枫翔摄

来料加工点搬进“廉租房”

“嗒嗒嗒……”这节奏感十足的声响,来自30多台高速运转的缝纫机。4月16日,在泰顺县南浦溪镇库尾垄抗震安居小区来料加工车间里,几十位妇女坐在机位前,一块块布料经过她们的双手,在缝纫机上飞舞,衣服的轮廓慢慢显现出来。

看着眼前的繁忙景象,经纪人夏玉林却眉头紧蹙。受疫情影响,与他合作的上游厂家普遍减少了订单,导致他名下的来料加工点生意骤减,“这里近平方米的场地,原本应该有多台缝纫机在工作。”

“吃不饱”的加工点,直接导致夏玉林收入锐减。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收入采用抽成模式,大约是发放的来料加工金额的10%。目前30多名工人,平均日工资元,再扣除水费、电费、运费等,基本所剩无几。

一边是订单减少,一边是工资支出,夏玉林有些苦恼。但是相比起其他房租成本占比高的行业,夏玉林直言他还算幸运。“场地租金不高,一年7万多元。”夏玉林说,政府还给他减免了两个月。

夏玉林“廉价”拿到手的来料加工点,属于库尾垄抗震安居小区的配套用房,坐落在南浦溪镇的黄金地段。库尾垄抗震安居小区属于下山移民安置小区,共有户下山移民。

“早在小区建成前,我们就专门规划一幢楼用于打造来料加工车间。”南浦溪镇副镇长潘韦奇告诉记者,得知有这么一幢楼可以出租,不少人找上门想用此开民宿和酒店,都被他们一一回绝。“移民要移得出,还要移得稳,为带动小区住户就业增收,我们还是租给来料加工点。”潘韦奇说。

在泰顺,库尾垄抗震安居小区内的来料加工配套用房并非个例。该县结合生态大搬迁,构建了“一搬迁点一来料加工点、一搬迁点一产业配套”格局,实现49个农民异地搬迁小区(点)全覆盖。

除了为来料加工提供“廉租房”,泰顺还专门出台相关奖补政策,对从事来料加工的低收入农户,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来料加工经纪组织等,给予一定的补助,近年来共发放奖补资金多万元。该县还积极引入金融活水,鼓励引导当地农商行对符合贷款条件的来料加工点,给予10万元以内、3年期限、无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贷款,贷款金额5万元以下的,还给予贷款额3%的贴息。

来料加工点轻装上阵,带动增收的动力就更强劲。踩缝纫机是一门技术活,夏玉林专门开培训班,手把手教农户上手。“不仅免交培训费,培训期间还有工资拿。”之前从未摸过缝纫机的陈云美,如今已能像模像样地操作,一天下来能挣多元,身边一些熟练工甚至一天能挣元。“这样的工资收入水平,与到大城市踩缝纫机相比已经差不多了。”陈云美说,最重要的是,在家门口上班,家里的大小事都能顾得上。

“工人的收入和经纪人紧紧绑定在一起,大家赚得多,我的收入才会高。”接受完记者采访,夏玉林匆匆赶往瓯海一家服装公司,他要抓紧时间开拓新订单,让加工点尽快忙碌起来。

永嘉来料加工技能大赛比拼现场。拍友陈胜豪摄

产业链上下求索获新生

传统电商空间越来越小,外贸市场深陷泥潭。想要在危机中生存下来,来料加工产业就要在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

拜访老客户,开拓新客户,郑宗杰几乎“天天在路上”。郑宗杰是一名创二代,名下苍南锦仁塑胶科技有限公司原本主打礼品包装生产。据了解,该公司前身就是一个来料加工点。“天天等别人的米下锅,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没少过。”郑宗杰说。

5年前,郑宗杰决定不再做产业链中的“夹心饼”,积极向下游销售行业拓展业务。为此,他专门成立公司,线上布局拓展客源,再将业务分发到各个来料加工点,“从等米下锅,变成自己种稻产米。”

疫情放大了原本就存在的困难,而在郑宗杰看来,原先的转型给了他喘息的机会。郑宗杰从“来料型”向“经纪型”“生产型”以及“生产经营型”高层次转变的同时,加工形式也向专业化、规模化、工厂化发展,通过直接与客商对话,中间环节少了,与他们挂钩的来料加工点收入才更有保障。

前期积累广泛的客户,也成为郑宗杰观察市场的一扇窗户。通过拜访和接触,他迅速瞄准了新方向,重点布局在他看来尚有空间的按摩器软胶开关,并已在福建宁德设立销售部。另一方面,外贸市场也谈妥了多笔下半年交货的订单,维持生产不成问题。

能够化危为机,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在大家为业务发愁时,文成县巨屿镇来料加工厂负责人郭成,却比疫情发生前更加忙碌。“复工复产以来,工人数量在去年基础上多了7人,每月所发的工资也多了5万元。”郭成说,他的秘诀在于,20多年如一日做好产品品质。“一些合作厂家,即便只剩最后一笔订单,也要留给我加工,甚至一些合作工厂的客户指定厂家把鞋帮这道工序交到我这边来加工。”

如何把控产品品质?郭成专门设置了车间主任和质检员,一刻不松懈地紧盯每一双鞋帮的生产过程,一双不落检查每一双鞋帮品质,碰到有瑕疵的,一律返工。在本就微利的来料加工业,很多经纪人习惯性能省则省,车间主任和质检员岗位的设立,在他们看来将增加不少额外“负担”。但郭成认为,这钱花得值。

“只有把好品质关,才有可能与大的品牌厂家合作,相对而言,大品牌厂家抵御风险能力更强,而这也恰恰是我们这些来料加工点货源的保障,货源不断,农户的增收就不会断。”郭成说。从年开始做来料加工的郭成,听过不少来料加工点因为亏损关门的故事,尤其这次疫情,身边有些加工点复产后,因为上游厂家供货中断,导致再次关门。但郭成的加工点一直生意不断,去年发放工资多万元,期间还盖了一间0多平方米的厂房。

抱团取暖打响区域品牌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永嘉数百名经纪人选择抱团取暖。眼下,在永嘉县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里,名经纪人共享资源,互通有无。

“你们谁需要,我这边多运了些纽扣组装材料。”4月16日,经纪人郑素月在永嘉县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共享交流群内发出邀约。得知经纪人宝珠的加工点等活干后,郑素月顺路拐到对方加工点,卸下半车纽扣组装零部件。

“一个经纪人平均合作5家上游厂家,大家联手后,资源就是近0家企业。”该协会会长潘佰欢介绍,每家企业淡旺季不同,尤其眼下不少企业仍深受疫情困扰,不同企业复工复产进度不一。来料加工点的业务也因此深受影响,只有大家抱团取暖,才能共克时艰。

如何把不同经纪人联合在一起?在永嘉县委组织部和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协会在永嘉主要乡镇设立办事处,各个办事处设立党支部,制定统一工资标准,统一组织交流、培训、技能大赛,引导大家共同拓展客源,避免相互压价恶性竞争影响农户收入。

规模效应带来的还有信任。“与个人单打独斗相比,我们以协会的名义参加展会拓展客源、跟企业洽谈订单,更有优势。”协会副会长王信建本身也是一名经纪人。他们合作的对象除了温州本地企业外,还涉及台州、义乌等地企业。过去他以个人名义去陌生企业谈合作,不仅成功率低,而且即便谈成了也往往被要求提供押金,而通过更有信服力的协会,这些都变好了。

除了接单,碰到有些厂家订单急,时间赶,整个协会就扮演分发终端角色。通过协会统一调配,经纪人分头行动,能在短时间集结上万人一起赶工。

正是基于长期“你帮我一下”“我拉你一把”,永嘉形成了一个个特色来料加工基地:桥下镇主打纽扣代加工;黄田街道主打五金代加工、碧莲镇主打发夹代加工,通过协会牵线搭桥,来料加工点集聚地还开通了直通义乌小商品市场等地的货运专班……年,永嘉发放加工费1.5亿元,惠及2万人,其中低收入农户近人,人均增收多元。

“更重要的是,协会为经纪人带来了‘成长’。”永嘉桥下经纪人潘太寿告诉记者,通过协会,大家懂得了口碑传播,开始在提升产品品质上下功夫。协会内更是有不少经纪人以来料加工为载体,发展成中小型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来料加工的规模效应,进一步打响了整个县域来料加工区域品牌。

记者手记

让来料加工多一些韧劲

来料加工,让老乡不离土就能把钱赚。入门易、上手快,似乎没有技术含量。但是,正如滴水穿石、聚沙成塔,一大批能工巧匠在经年累月中成长起来,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现在,浙江正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省,很多村庄围绕建设“大花园”目标推进农旅融合,来料加工业迎来发展春天。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很多“活态”的手工业能够发展起来,与当地发展来料加工的良好基础分不开。他们在家门口卖产品、卖创意、卖乡村生活,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也能从中获取更多收益。

柯城区万田乡万田村,昔日环境杂乱、发展滞后的村庄已经大变样。而比村庄环境更吸引人的,是“活态”手工业。妇女们现场制作餐巾纸布套,在纯棉的布套上刺绣,很受游客喜爱。

来料加工业算不上“高大上”,但如今却显示出韧劲,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疫情带来的影响。在遂昌,来料加工经纪人组织了一批缝纫能手,既帮助企业生产医用防护物资,也让来料加工者自己尽早恢复生产;近来往返乐清虹桥镇与龙西乡之间的一辆小货车,成为村民的“致富车”,乐清市探索“村企合作”,将生产车间开进乡村,既解决了乡村劳动力闲置问题,也帮助企业缓解了用工难题。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可以想见,来料加工可以赋能的产业还有更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