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泰顺奔向“绿富美”
REC
峰峦叠嶂,碧水似镜,在享有国家生态县、中国廊桥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天然氧吧盛名的温州市泰顺县,散居着畲、苗等32个少数民族、2.1万人,其中以畲族人口绝对数量居全省第三。在波澜壮阔的70年里,泰顺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汇聚民族团结磅礴力量,擘画最大同心圆,少数民族实现了从刀耕火种到丰衣足食、从散居深山到城镇集聚、从羊肠小道到四通八达的精彩蝶变。从年到年,少数民族人均收入从元增至元,翻了近两番。
建好特色村各美其美
泰顺共有20个民族村,分布在罗阳、司前等9个乡镇。泰顺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科学规划引领,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打造民族乡村新时代美丽花园。先后创成2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个省级十佳民族特色村寨,6个3A级景区村庄。同时,全力创建司前畲族风情小镇、竹里畲族乡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不断扩大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素有“竹海畲乡”之美誉的竹里村,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时时展现着畲族特有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魅力。偶遇以“竹”得名的小山村,游客循溪看瀑、穿林赏竹,时常流连忘返。竹与畲的完美结合,使昔日的穷山村成功华丽蜕变为现在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游客网红打卡村。
远居山林、条件落后,泥泞山路、交通不便,曾经的彭溪镇玉塔村也是泰顺众多民族村的缩影。该村以畲歌会为载体,以老茶厂为媒介,不断做大文化旅游。走进如今的玉塔村,村庄环境干净整洁,畲乡小屋整齐划一,公园、乡村大舞台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云雾中的山,深山里的茶,茶香萦绕的畲寨,清脆嘹亮的畲歌,美丽玉塔正以崭新姿态奋力冲刺。优良的生态资源禀赋、独特的民俗风情文化,正是泰顺民族乡村解码绿色发展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全力打造的7个畲族特色村寨,犹如点缀在青山秀水间的7朵”金花”,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走好融合路
致富有道
年以来,泰顺全面落实“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重要指示精神,先后实施下山脱贫、“一镇带三乡”、跨区域生态移民和生态搬迁等脱贫攻坚工程,让少数民族农户实现了异地搬迁、安居乐业,并以此作为撬动畲乡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左溪村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沟沟,凭借“畲乡风情+民宿+生态果园观光”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小村庄聚起了超人气,每年吸引数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泰顺还持续做好畲族传统民居保护与群众增收致富有机结合的文章。畬乡小院、“月·蓝舍”、“畲寨农庄”等畲乡民宿、畲家乐相继落成,不仅帮助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还带来人气、财气,美丽乡村的“美丽经济”全面激活。同时,泰顺以产业扶持为核心,构建布局合理、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生态产业发展体系,形成“畲乡大农业”发展新格局。举办荷花-葡萄文化节、猕猴桃品鉴会等系列乡村观光采摘游,构建“四季采摘、四季节庆”农旅体系。农旅融合,美了乡村富了村民。打好文化牌引八方客
赏山哈歌舞、品畲家美食。三月三、畲歌大赛、畲歌会,淳朴好客的畲族同胞向全国游客盛情邀约—共享畲族文化盛宴。
如今,“三月三”已成为司前、竹里的文化旅游金名片,据不完全统计,年司前、竹里接待游客约9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产值达6.2亿元,节庆文化向节庆经济转变。
近年来,泰顺设立每年万元的畲族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成立畲族文化传承基地、畲族文化研究中心,加大畲族文化人才培养力度,认定畲族民歌、畲族婚俗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11个,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61人,非遗传承基地8个,少数民族艺术表演团队17支,民族工作室3家。眼下,越来越浓郁的畲韵也成为了畲乡出新、出彩的关键“法宝”。打好特色牌,走好振兴路,奔向“绿富美”,在泰顺这样的精彩蝶变仍持续上演。供稿:泰顺县民宗局原标题:《壮丽70年泰顺奔向“绿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