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跨过一碇桥步入一方院,泰顺的往事技艺
TUhjnbcbe - 2021/1/12 17:04:00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xwdt/

关于泰顺,这里是温州下属的一个县,地理位置位于温州的西南部,为浙南闽东山区,这里是浙江省的最南端,与福建省的福鼎、柘荣、福安、寿宁接壤。泰顺境内山脉属南雁荡山脉和洞宫山脉,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其境内西北的白云尖,海拔.3米,为温州市最高峰。泰顺县城平均海拔超过米,为浙江省海拔最高的县城,这样的地理位置,导致了泰顺曾是一个交通闭塞、出入极不方便的地方,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泰顺这里的天气非常舒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这里的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达74.4%,整个县城都是在一片绿色的怀抱中,在泰顺的这几天,坐车往返各个景点之间,一路上窗外都是绿色的山、绿色的水,蓝天、白云和高质量的空气,让我在这有了一种享受度假的感觉。

如今这里的交通已经非常方便了,从温州高速仅需两个多小时,泰顺的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有乌岩岭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有浙南大温泉承天氡泉,这里有浙江第二大人工湖飞云湖、这里有少数民族三月三畲族风情节、这里有非遗的药发木偶戏,这里有~~~~~~,泰顺也被称为中国的廊桥之乡,但是今天我们不说廊桥,来说说泰顺的另外两个古建筑,仕水碇步和胡氏大院。为什么要将这两个地方写在一片文章里呢,因为这两个都是差不多同一时期的古建筑,且给有一种感受这两个是活着的古建筑,这里有人气、这里充满着人间烟火味,不同于其他大多数的古建筑,如今仅仅是做为旅游景区的存在,除了游客就是平时的日常维护。仕水碇步和胡氏大院如今依然是在正常使用,不是有这么一句古话嘛‘刀不磨要生锈,’,这些建筑虽然已经有年代感了,但是依然有村民居住和使用,使得它们充满着灵气,这些古建筑越是在正常的使用,保存便会越发久远,反之他们将很快的毁坏消失。

初次听到仕水碇步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个古房屋建筑,实际上仕水碇步是一座桥的名字,桥的出现,也是人类克服大自然的产物,遇山可以打洞开凿崖壁,遇水便是造桥,桥梁文化在中国也是历史悠久,桥梁的雏形有堤梁式桥、独木桥、用船只接接成的浮桥等,在往后发展有拱桥、吊桥等,再到如今的混凝土大桥、跨海大桥、拉索桥等等,桥梁从古至今在人类的生活中都有着重要地位。

我只是觉得‘仕水碇步’这个名字非常的好听,但却并不知道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为了保留神秘感,我没有提前上网查询资料。初见仕水碇步,当车子在河岸边停下的时候,我还环顾了一下四周,低头才发现只见在河流之中有一排石块铺就的过河小道,河道很宽,小道很长,原来这个就叫仕水碇步啊,因为从小我也是生活在农村的,这样的小道在农村也经常见,但一般都只是短短的一截,而今天所见的仕水碇步非常长,而且很整齐。

仕水碇步位于浙江省泰顺县仕阳镇的仕阳溪上,为双层式提梁式桥,高的供肩挑的人行走,低的供一般行人通过。提梁式桥也是因地制宜的产物,普通的小溪河流,平时的水流量小,最多的时候也就是在洪水季节,且季节性短暂,因而并没有跨河造桥的那个必要。在大多数的时间里碇步便可畅通无阻,而且原料就近取材,方便易得,初时的碇步,石齿采用自然石块,齿形不齐,后来采用加工的石块砌筑,整齐美观。石齿一般砌入人造的石滩上,也有少数于平坦裸露的岩层上凿孔,嵌入孔槽。

碇步桥多见于农村地区,泰顺的碇步桥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其中最早的为唐代的莒江仁石碇步,而清代时期所建造的数量最多,构造也比其它年代的要精致。据史料记载,泰顺县城曾有碇步条,短的只有10多齿,长的能达余齿,其中以三都湾水系为多,自东溪至仕阳一段,20里就有碇步10条,长皆百齿以上,尤以仕水碇步为著。仕水碇步最初是建于明代,后被洪水冲毁两次,又重新选址两次修建,最后在现址修建的仕水碇步是在清乾隆59年()建成的,但在嘉庆年间又毁于洪水,于是乡贤总结经验,探索新技术,在碇步的根部以及上下溪床的大面积范围内,以井字形松木架框定卵石砌成的滩基,凭借超高的技术工艺,最终仕水碇步免于洪水之灾,使用至今只在年重修过一次。

如今的仕水碇步长米,有齿,高的部分为花岗岩,矮的部分为青石岩,一高一低,一黑一白,据说在月光的照耀下格外分明,所以仕水碇步也被当地人称为‘琴桥’。

碇步龙始创于清嘉庆三年(年),至今已二百多年历史。据仕阳镇朝阳村(原早阳村)林氏族谱记载:林氏裔孙为庆祝朝阳林氏宗祠落成突发奇想首创在碇步上舞龙灯,以庆大典。碇步龙舞蹈从开龙门到关龙门共有六十多套动作(队形),全部动作均在溪水中的石碇步上表演,舞龙的演员要有充沛顽强的体力,熟练的技巧。要步调一致,敏捷稳定,就像少林寺那些武功高强的僧人们练梅花桩功一样惊险、威武。

碇步龙,如今已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这是传统技艺逐渐淡忘的一种表现,碇步龙的表演需要娴熟的步伐、扎实的舞蹈功底和强劲的体力支持,年轻人对于传统技艺的继承,正在慢慢的减弱。这一次我们很有幸的能够见到老一辈的艺术家在仕水碇步上表演的碇步龙,只听见锣鼓喧天的喜庆之乐,目光瞬间被河面上的舞龙所吸引,身着红衣*领的演出服装,手持祥云彩龙,跟着龙珠完成一系列的动作,碇步龙的主要动作有搭龙坪、龙戏珠、龙舔珠、龙咬珠、排寿字、蹲马龙等等动作。

看着他们矫健的身姿,灵活的步伐,跳跃、奔腾、旋转,挥舞的彩龙在水面形成了对称的倒影,中华龙的图腾,在远去的身影中,历史的变迁。

在仕水碇步上留下了我的足迹,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产物,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一百米的距离,却走了好久好久,只想慢慢的行走,看清每块石头的模样,记忆会慢慢消失,技艺不知是否流传,这座桥还能行走多久,希望是很久很久!

车子在村庄乡镇里转悠,在一处青山绿水的优美环境中停下了,四周是矮山峦,成片的石砌建筑,石墙石院出现在了眼前,这里便是胡氏大院了。胡氏大院位于浙江省泰顺县雪溪乡桥西村,当地亦称石门楼。胡氏大院系江南少有的大型合院式民居,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做工精致,具有很高的文物综合价值。胡东伟从道光十二年()起至同治甲戌年()先后建造了胡氏大院、凤垅厝、凤垅头厝等民居,前后历时40余年,胡氏大院亦是经过前后三次的建造才形成今天的规模。

胡氏小宗祠,位于胡氏大院的前右方,古朴沧桑,这里曾经也被做为村里的小学在使用。

胡氏大院坐西朝东,四周都是高高的围墙,穿过第一个门楼,这里是一方小院,往左侧拐,是进入胡氏大院的第二个门楼,才是真正进入大院的门楼,也称为前堂。这里是木质的门檐,木头依然结实,花纹依然清晰。大门正上方书写的墨宝胡氏大院,跨入门槛进入内部,明间的柱头镜、月梁、牛腿、斗拱等构件均有精细的雕刻,内容有龙凤、狮子、花鸟、人物故事等,呈现出浓厚祥和的人文气氛。除了雕刻,墙上贴满了毛笔书写的字帖书信,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能够看见这样的作品,也是非常的幸运。

外观没有什么显眼的地方,走进前堂,望向大院内部,这才发现,原来里面是大有乾坤,大院的整体建筑有一条中轴线,很明显的是左右对称结构,对于略微强迫症来说,看见这样的对称建筑,真是舒服。整体建筑分为甬道、上堂和下堂,均为石块建筑,多以杉木搭建。甬道宽4米,长约17.6米,地面用规整的卵石铺砌。甬道两旁均建墙,为南北屋的院墙。临近上堂的门楼处的山墙则建成猫拱背式,整体高大端凝。院墙全部用卵石砌造,猫拱背山墙下段用卵石砌造,上段用砖砌,顶上铺瓦。甬道尽端为十一级青石台阶,踏上台阶后即为上堂门楼。上堂与下堂有1.2米左右的高差。上堂门楼主体框架用条石建造,悬鱼雕刻有凤凰等图案,匾额为“日拥祥云”四字。

匾额左边泥塑喜鹊、梅花,并按泥塑内容配有诗:“寻常一样窗前月,囗有梅花便不同”。匾额右边泥塑杨柳等,配诗:“数枝杨柳不胜春,晚来风起花如雪”。胡氏大院的墙体砌得非常平整漂亮,而且很牢固,系出自泰顺著名的石匠张刚之手。张刚原名汤正现,仕阳人,号称“石精”。一生主建了许多重要工程,

走进下堂的南北屋,发现古居内竟然还有人居住,实在是有冒犯打扰之意,两位老人正坐厅前,却也忍不住上前攀谈几句,古老的木质结构楼房,横梁之上的燕窝旧居依然是非常的清晰,湿润发青的泥巴土地,几把竹椅藤椅木椅,鲜红色的对联,不探讨雕花雕刻,不讨谈曾经的建筑技艺,这样的古居,正是因为有人的居住,还在使用而变得充满生气,不同以前参观的那些古宅民居,我却唯独喜欢这里,因为生活的气息,让这里活了起来,南北屋的院内种植的树木,还有老人种植的瓜果,生机才使得古居依旧,我很清楚的知道如果古居无人居住,很快就会倒塌的,就像有些东西是越用越好的。

门楼朝向正堂一方的匾额为:“山辉川媚”。旁边同样有泥塑,泥塑“松”配诗:“闭户著书多囗月,种松皆作老龙鳞”;泥塑“竹”配诗:“有竹一窠长数尺,囗令每日报平安”。

正房两层明间均为厅堂,是家人集会待客与祭祀先祖的地方。其余各间多为住屋,首层后部房间为灶间和杂物间。二层楼厅之外还设有栏杆。正房屋脊中墩有灰泥塑铜钱式样,寓意财源广进。我也是出生在农村的,以前农村的小房子也都是四合院的结构,中间是石块铺就的大内院,四周都是居住的上下两层楼,浙江一带的古建筑还是非常相似的,毕竟我的老家距离温州并不算遥远,泰顺这个地方靠近了福建一带,建筑技艺多少还是会有些差异的。今天参观的胡氏大院虽然从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来说都是非常的相似,但是这样的格局分布,我却真的是第一次所见,非常的新鲜,也很喜欢。

胡氏大院的主要建材是杉木,建筑的结构部分与围护部分截然分开,柱子、梁架支起一片遮风蔽雨的屋顶。院内的设计非常的巧妙,梁、柱、屋顶体系是开放的,空气可自由流通,在湿热的环境中,可保护木构架。整个建筑的排水系统也是非常的完善,再上堂的前厅可以看见几十年前同济大学的测绘图纸,工整的格局,严谨的数据,在古时保存至今,这是传统建筑技艺的展现。

走进上堂的主楼,爬上二楼,吱吱作响的楼梯,松软轻弹的地板,这一切都说明了古居的年代感,灰白色整齐的瓦片,黑褐色排列的横梁,群山之中安静的胡氏大院,却被我们的到来所打破。胡氏大院曾经是这里的豪宅,在以前交通闭塞的泰顺,能有如此气派规整的家族居住建筑出现,不算豪宅那算什么。这里目前虽然还没有收取门票,但是做为景点,看着院内的人群,熙熙攘攘的吵闹声,或许今后会更多,我希望这里依然还是会有人居住的,如果真的是改造成为了景点,那么也就很其他地方没有什么区别了。

在泰顺的一上午,参观了两个古建筑,他们都保存的非常完好,建筑技艺也是非常讲究,旅游观赏价值也是非常不错的,重要的一点都是因为有人们的正常使用,才有了现在的灵气。但是从我的个人角度来讲,我是不希望这样的建筑来到过多的人,会被同化会被破坏,然而旅游的发展却很难避免这些,这是个矛盾的问题,只待时间去探讨。

点击右下角发表

▍来源:乐途旅游

▍小编:小L

▍爆料添加小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跨过一碇桥步入一方院,泰顺的往事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