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淡墨文成
作者/胡加斋
下庄,又名雅庄,位于文成西部山区,与县城直线距离约18公里。据《文成县地名志》记载:“该村当地读书人较多,故名雅庄。年创办一所小学,县*府批文为‘下庄小学’,村名亦随之改写为下庄。”新中国成立后历属西坑乡、石后乡、岭后乡、岭后公社、西坑镇,现属铜铃山镇,村人以郑姓为主,在籍人口余人。
▲古树
我对下庄的情怀,源于在岭后上初中时那里有几位要好的同学,寒暑假的时候便常去他们家串门。下庄给人的最初印象是古老,村里有诸多古树、老屋,还有一群颇有文化底蕴的会讲故事的老人。下庄确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据《郑氏文成族谱》记载,郑氏于明洪武元年(年)由丽水玉溪迁至文成下庄,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年12月,下庄被温州市人民*府确立为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村镇”。
▲老屋
往后我又渐渐感受到下庄是一个值得人们敬仰的地方,当地群众为革命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和牺牲,为此,我曾在《淡墨文成》上发文赞颂、感叹过。日前,我协助当地老同志郑廷星整理下庄革命斗争史,发现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甚为感人,不吐不快,今再录其一二,以勉后人。
翻开革命历史的扉页
年秋,下庄青年郑沛灶同五十二叔伯兄弟赵沛泽、谢正立等3人在景宁县沙塆毛垟偏僻的柴林山烧木炭。一天,山里来了一位江湖郎中,姓丁,江西省弋阳县七里岗人。丁郎中与郑沛灶熟识后,便向沛灶传播革命思想。冬,两人一起来到下庄,住进驮本洋(驮坪)林守龙家单独一间草棚里。三人白天假装上山寻草药或去捕鱼,实则到各地炭窑棚去宣传革命工作,寻求人民解放。
自此,下庄革命历史的扉页便翻开了,这似乎印证了一个哲理:“一切偶然都是必然,一切必然都是偶然。”在那风雨如磐、民不聊生的年代里,有不少如丁同志那样的革命志士为革命事业日夜奔波、舍生忘死,在祖国的山山水水间撒下革命的种子。
一颗种子的播下,须有一群人齐心协力去呵护才能生根、发芽、成长。怎样才能同心同德呢?当时中国盛行江湖义气,喜欢抱团取暖;还有一种信念,谓“言必行,行必果”。于是某日夜里,三人便来到地主爷门前,一起跪下盟誓结拜兄弟。年纪最大的林守龙说:“我若不同心、不忠诚、出卖他人由天雷打死。”郑沛灶拜了三拜,说:“地主爷作证,我若不同心、不忠义,自愿给老虎全食。”姓丁人说:“我是外地人,若不老实,诚愿你处死亡,鸡啄狗拖。”不久,郑沛灶与丁同志同行至景宁分手,后丁便杳无音信。
▲四面屋
郑沛灶回到下庄后,便与林守龙承担起延续革命火种的重任。年3月,下庄建立了地下革命交通联络点,郑沛灶担任负责人。后郑沛灶、林守龙在驮本洋踏对里正式宣誓入*,下庄建立了地下*小组,郑沛灶任组长。
▲四面屋门台
当时革命力量极其薄弱,开展革命活动须保持高度警惕,周密行事。下庄四面屋里住着郑延年、郑进华、郑进周、郑苏林四户地主,为了不泄露革命机密,郑沛灶、林守龙夜间去岩岗背、佛宫等地开会,路上不敢点火篾灯。天黑又看不见路,他们就用香火照明。离地主家远一点的地方点三炷香,近的地方只点一炷香。由于香火的光亮微弱,他们只好眼睛贴着地面摸索前进。为了保护*的机密文件,他们把文件用油纸包好,爬上下庄后山的一棵大桉树,放在三四米高的啄木鸟琢过的树洞里保存。
▲古宅雕梁
倾家荡产干革命
干革命工作须强有力的物质做保障,穷苦人家恰恰是最匮乏的。年冬,村人忙忙碌碌准备过年,郑沛灶却无钱买过年货,妻子谢氏为此哭哭啼啼。过年后,郑沛灶同林守龙又东奔西跑,不分白天黑夜去炭窑棚、岩下,联系地下革命干部。坚持数月,地下革命干部无法维持生活。郑沛灶即返家,将妻子自力更生摘山草饲养的一头约70-80斤重的小猪偷走送叶山卖掉,暂时解决革命同志生活困难。爱妻心死,带上3岁小孩郑圣提逃奔到大峃珊门亲戚家渡生。后来地下革命干部逐渐增多,生活无法安排,林守龙便到处向村里人家借粮食,最终借不动了。郑沛灶吐一口气说:“守龙大哥,你先尽量坚持。我先去办一件事,过几天回来后再作安排。”
郑沛灶原名赵沛灶,是龙川五十二上村人,他同叔伯们商议:“我是无用之人,不能维持家庭生活。只好放走我妻,是否有合适对象?”叔婶听后含泪问:“为啥要走这条路?”郑沛灶无言以对,叔婶们无奈回答:“对象是有。”最后沛灶不得已将谢氏五个银洋(银元)卖给徐村人**为妻,郑沛灶带上儿子郑圣提,3个银洋交付下庄大嫂抚养。再留2个银洋大家一起坚持地下革命工作。
卖妻、卖猪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沛灶和守龙反复商量如何利用“白皮红心”做好地主郑进周的工作。守龙是进周的干爹,决定先由他去做。守龙找进周说心里话,进周说:“亲爷,你是我长辈。我父离世早,你比我父还要亲。我坚决听你话,跟你走,尽量帮忙。”守龙回来后向沛灶汇报,沛灶听后十分高兴,便亲自去找进周谈话。进周说:“我能干的事会尽量帮忙。”沛灶说:“好,我们全靠你们有文化的人来办事,还请你去帮忙动员你叔伯们一起来干大事。”往后三人又来到地主爷宫,进周喝下撒进香灰的酒盟誓:“同心革命不反对”。
郑进周积极行动,动员他二伯伯郑苏林。苏林表态:我本人不能直接出面行动(苏林时任西坑乡事务员),我只能暗地支持。从此,下庄有郑进周等富裕人家支持,解决了地下革命干部来往生活上的问题。
大力配合挺进师开展革命活动
▲岩岗背
在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里,下庄的人们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队伍——红*挺进师。当地群众热情接待,积极配合挺进师开展革命活动,背柴、舂米、寻菜、送情报、缝补衣服、做布鞋、打草鞋。部队首长说下庄根据地有三大优势:一是地形条件好,符合队伍常驻安全要求。如岩岗背“一岗哨望四路”,东至苍岗、西坑、南田-青田县,南至岩门、*坦、大峃——瑞安县,西至山后、叶山——泰顺县,北至岭后、上下垟——景宁县。二是地方*群同心协力,团结一致,配合中心工作,解决处理问题及时,有利于地下革命发展。三是不管时间长短,随时都可以安排生活。
有了*队做后盾,下庄适时扩充*组织力量,吸收郑长考、郑长岳、郑守图、郑言钦、郑莲儿、郑长康、徐守泽、郑进周、赵栋梁等为中国共产*员。建立*支部,赵沛灶任书记。
▲国堂挺进师居住处
据下庄当地老人回忆,挺进师先后三次到达下庄。第一次为年秋,挺进师下属部队在当地干部带领下,来到下庄国堂驻扎,约80-90人,部队动员当地村民去听演讲、宣传,接受革命思想教育。第二次为同年11月上旬,多人,住四面屋和老屋。*组织配合部队到苦厄岭、岩岗背等处,考察地形,绘制地图,设计进出口路道。
▲苦厄岭
我翻阅了《中共文成历史》第一卷(—),挺进师第一次与第二次进下庄均没有记录,第三次则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年10月,刘英率领临时省委机关和教导团到瑞青泰地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在岭后下庄坳田召开*民联欢大会,附近群众和挺进师干部战士近千人参加。会上,刘英作宣传抗日救国报告,并举行文艺演出。”(年夏,时任温州市市长刘锡荣来到下庄,说下庄属他真正的“外婆家”。)挺进师*委刘英在底塆四面屋后厢左侧二层楼上居住和办公,为了确保首长安全,当时那里戒备森严,外人很难接近。
▲刘英居住和办公场所
下庄的老人对当年在朝坳田(后称联欢田)举行的*民联欢会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联欢会在晚上举行,当地群众上山砍来松明毛竹,建成7-8米高象花树一样的灯塔,插在主席台前两旁,天黑后点燃,会场里亮如白昼。主席台上坐着刘英*委及领导首长,郑沛灶和一名杜山*员也在台上就座,台下多名红*战士则盘腿席地而坐,一排排,坐得整整齐齐。战士们昂首挺胸,胸前靠着步抢,背上背着打成方块的被铺。几十里路外的民众都来看热闹,坳田靠山梯园到园田岗坪就地坐满,约0多人,甚至连附近担销卖饼客都赶来……
▲联欢田
为革命作出重大牺牲
下庄的*民联欢会*治影响很大,震动了整个浙南地区。年11月4日,国民*《浙瓯日报》载:“泰顺峃溪乡、青田之下庄(现属文成县境)毗连……近有四百余人盘据该两地为巢穴,召集无知民众开会,大作赤化宣传”。为此,闽浙赣皖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刘建绪任命李觉为清剿总指挥,动用四十四个团的兵力对浙南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大围剿。
联欢会过后,挺进师部队撤走。郑沛灶随即通知村人做好准备,以防国民*猖狂报复。第三天,接*坦王文兰(王文兰的外甥系蒋介石在*浦*校时期的同学)情报,瑞安、泰顺、景宁、青田四县派保安团进攻下庄,扬言实行“三光*策,鸡犬不留”,下庄全村多人只好上山避难,住进原地下革命干部秘密居住的陈垄坑驮岩下、中间湖辽前基岩下、坑口岩下下处风洞、后坑两——头洞、扩谷岩下,村里只派个别胆大的人回附近探访消息。第四天中午,景宁县保安团最先到达下庄,往每座屋子里放上干稻草,等待命令点火。王文兰立即以蒋介石*埔*校同学的名义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为首的手里,说:下庄有特殊原因,只能烧几座单独屋,向上级公文汇报。瑞安保安团经过*坦时被王文兰阻拦(仍以蒋介石*埔*校同学的身份),说下庄是他的二代亲戚,一起火全村皆亡,你们一定要向上级好言。在王文兰的阻拦下,景宁保安团只烧毁新屋25柱一座,系郑沛钦三兄弟、郑福岩二兄弟、郑以松等共17人之房子;丁头处坦16柱一座,系郑以云三兄弟共7人之房子;砍断外塆郑以皎、郑步寅屋柱脚。其他三路保安团到达下庄附近,看见村里已起火冒大烟,以为全村烧光,随即撤回,后景宁保安团也撤走。
▲下庄外塆
村人陆续返回。郑沛钦一看,屋已烧光,立即大哭,料想80多岁躺在床人的老母亲已被烧死。在烧屋坦寻找死尸未果。中午有人报老母亲躺在庙下园后坎峡,人还有气,真是谢天谢地。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下庄在革命斗争中涌现出金松凑和赵森尾两位革命烈士。
金松凑(-),百丈涤镇(土盖)后村人,后来移住在下庄村其姊姊家里。年参加革命,年加入中国共产*。他以担药材串村走户做郎中为掩护,为红*挺进师传递消息,带路当向导。年上半年浙江省保安团以数倍兵力“围剿”红*游击根据地岭后,他主动为红*当向导,带着红*撤离国民**队的包围圈。第一次,他引着一队红*从岭后转移到叶山,顺利地通过“蟹眼睛”敌人封锁线,安全到达目的地。第二次,不幸在叶山坳被敌人抓住。当时有一队红*躲藏在金松凑身后三百多米处的山上。敌人问他:“上面有没有红*?”金松凑回答:“没有。”正在这时,山上的红*向敌人开枪,于是敌人就枪杀了金松凑,年仅25岁。年9月29日,经文成县人民委员会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赵森尾(—),又名赵森妙,出生于下庄村岭头一户贫苦农民家庭。挺进师进驻下庄时,赵森尾接受革命思想教育,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入*以后,赵森尾经常深入到贫苦农民之中传播革命思想,教育人民群众支持革命,参加革命。年7月,浙保五团偷袭岭后下庄时不幸被捕,被押往西坑中队部严刑逼供。连续刑审10多天,赵森尾坚贞不屈,后在西坑枫树盂光荣牺牲,年仅30岁。年9月29日,经文成县人民委员会批准,追认赵森尾为革命烈士。
老*员郑沛灶,在剿匪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年6月30日,郑沛灶得到消息,浙赣边区反共救国*司令*治参谋严文海潜伏在*坦区雅梅乡后巷村其岳父家地洞内,时任*坦区公安员的郑沛灶立即前往抓捕。不想严文海从地洞里窜出,与郑沛灶扭打在一起。严文海用手枪把子猛击郑沛灶头部,郑沛灶当场昏迷倒地。后严文海被赶来的民兵击毙。郑沛灶头部受到重伤,留下终身的后遗症,失去劳动力。年4医院去世,享年72岁。
下庄血与火凝成的故事,演绎出一场悲壮的革命历史。战斗的硝烟已经散尽,我们生活在宁静祥和的美好日子里,当永远铭记那些为革命事业做出牺牲和贡献的人们!
?E·N·D?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
一经采纳有酬谢,报料请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