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至27日,泰顺县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与评价培训活动于浙江省泰顺中学举行。活动邀请温州市高中语文教研员周康平老师全程参与并指导,泰顺中学、城关中学、育才高中全体高一语文教师和此次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与评价培训班学员参加了培训活动。活动为期2天,以“说课——磨课——上课——评课——再磨课——再上课——专家讲座”的形式开展。
26日上午,进行了说课和磨课。首先由泰顺中学、育才高中和城关中学全体高一语文教师围绕《促织》《变形记》这两篇文章逐个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接着周康平老师对老师们的说课情况进行了指导,他从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入手明确了两篇文章可以教什么,并强调长文短教,可以有所侧重,以其中一篇为主,也可以选择一个两篇文章能连接起来的点开展教学。最后,三所学校的高一语文教师分组进行组内整合,形成上课的教案,并推荐一位组内老师展示讨论的成果。
26日下午,进行了第一轮上课和评课。泰顺中学吴婷婷、育才高中张晓中、城关中学郑冬玉老师从三个不同维度开展了《促织》《变形记》的探讨课。吴婷婷老师以“变与不变”为突破口,通过“我来述故事”“我来辨常变”“我为你代言”三个环节来探讨两篇文章的主旨。张晓中老师则以《变形记》为课堂探讨的重点,从“格里高尔为什么变成一个废物甲虫”为主问题,带着学生一步一步进入到卡夫卡的世界。郑冬玉老师以探讨异化原因为抓手,由小说本身延伸到作者与小说的关系,告诉学生“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三节课后周康平老师进行了点评指导,对三节课都分别提出了修改意见。
在周康平老师的指导后,26日晚上三所学校的高一备课组再次进行了组内的整合修改,形成新的教案。
27日上午,进行了第二轮上课。吴婷婷老师调整了课堂推进的环节,将原来“我来辨常变”环节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个笼统的大问题进行步骤化层次化,先从“什么变了”这个基础问题的开始探讨,再此基础上引出“这众多的变化中有没有始终没变的东西”,最后让学生来说一说“在变与不变中你看到了什么”,同时化繁为简,将“我为你代言”这个环节删除。张晓中老师以两篇小说不同的结尾入手,让学生来探讨“大团圆式的结局和悲剧式结尾你觉得哪个更好”,从而告诉学生两者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两种不同文化的审美差异。郑冬玉老师则将课堂的问题更加形象化趣味化,紧紧围绕“是否可以让成名之子异化成甲虫?格里高尔异化成蟋蟀?”的主问题展开探究。经过调整后的三节课教学内容更加明确,课堂流程更加自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三节课后三位上课的老师分享了这次教研活动的心得,他们都表示“这样的活动过程真的很煎熬,但是收获和成长真的很明显”。
27日下午,周康平老师做了关于新教材作业设计指导的专题讲座。周老师以实实在在的好题目为范例,告诉老师们如何设计新教材的作业。他指出作业中需要体现理念,新课改新教材作业的作用应该由之前的掌握知识变为培养素养,素养是思维高度的进阶,老师们在作业设计时需要注意体现学生能力的梯度性和选择性,而且新教材提倡学以致用。只有实现从“老师要学生记”到“学生自己会学”的转变,作业才能承担起“检测——提升——引向更深处”的功能。
两天的时间很短,但这次不一样的教研活动,给了老师们别样的收获。老师们真真切切的参与其中,在活动的生成中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周老师的全程指导,更是让三所学校的备课组知道了如何扎扎实实地开展备课组活动,为老师们接下来的教学开展指明了方向。
执教老师说:磨课即研究。在过程中,有困惑、有新喜、有兴奋、有彷徨,虽然感到有点累,但感到自己收获颇丰。首先,磨课能快速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一堂课,经过一遍遍的试教、调整,再试教再调整,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在过程中不断地将经验进行提升、将教训进行转变,将课越磨越好,自己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也得到了较快的提升。其次,磨课为我们营造出了浓郁的教研氛围。这次磨课活动的开展,给不同学校的教师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同一备课组的成员们更是为了将同组老师的课磨得更好而各抒己见,有时常常为了如何将一个课堂小细节调整得更好而苦恼,更因最后想到好的解决策略而高兴不已,在这样反复深入地研究、探讨中,我们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观摩老师说:在这二次磨课、二次修改教案和两次课堂实践过程中,虽然我不是执教者,但作为这次活动的参与者,我同样收获了很多。每位参与活动的老师都拿出了自己对教材的解读、思考,丰富了我们对教材处理方式的认知,同时也欣赏到了县内同行们各具特色的教学风采。而我最大的感受是“好课真的是磨出来的”,同时让我们更加明晰了一节好课的磨课流程。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磨课,教师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