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顺,翁山人绝对是一个独特的群体!
何为翁山人?即在泰顺县翁山聚居,以“翁”为姓氏的人。
泰顺原有一个乡曰翁山乡,地处泰顺东部,总面积34.6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米,是泰顺县平均海拔最高的乡。据泰顺县志记载:翁山原为瑞安义翔乡辖地,泰顺建县后属三都,民国24年(年)设翁山乡,属第三区。民国35年(年)横山乡(旧荣城乡)并入,属百丈区。年分为翁山、翁东两乡。年两乡合并,仍称翁山乡,属筱村区。年11月称翁山生产大队,年2月改称管理区,属筱村人民公社。年改为公社,属筱村区。年5月复称乡,隶属未变。年5月,改称办事处,隶属筱村镇。
翁山人口不多,原著民98%以上均以“翁”为姓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翁山共有户籍人口人,占全县人口的1.8%,但翁山人在泰顺却有诸多传奇。
翁山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历代出过不少名人。如:曾参与上海高昌店、江南制造局推翻清廷斗争和在龙潭反孙传芳称霸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及归朱德司令指挥,参加过晋东、晋西、新绛、闻喜、中条山等抗日战役的国民*第三**事参议处少将处长、武汉*协委员翁辟,曾担任过陕西长安、浙江嘉兴、遂昌、青田、永嘉、江苏武进等六县县长的翁柽,曾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台湾东吴大学教授的翁同文……还在被人们津津乐道。而如今,泰顺人说的最多的是翁山人“会读书”。因为在泰顺人才库为数不多的高级人才中,翁山人占据了半壁江山。翁山人考取各类大中专学校的更是不胜枚举。
为何人口仅占泰顺1%多的翁山却群星璀璨?笔者苦思冥想。几点浅见,以抛砖引玉。
优美的生态环境滋养了翁山人。翁山地处泰顺东部,是泰顺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翁山平均海拔米,是泰顺最快照到太阳的地方。相传,古时朝廷,浙江与江西官员有隙,江西官员见浙江人才辈出,疑是浙江地方风水好的缘故。于是派出许多识天文地理的阴阳先生到浙江境内,以各种借故对浙江风水大肆进行破坏。据说,翁山由于山高路远,常年雨雾缭绕,阴阳先生无法踏察,是泰顺境内唯一未被破坏风水的地方。不管传说真实与否,淡然作谈资一笑,不过,翁山风景确实如画。翁山原是浙江省生态乡,境内,群山环抱,群峰巍峨,山岚缭绕,溪谷回环;一年四季,山色换彩,川水清幽,古村婉约,行于山水,目力所及,美景如画。有波光摇曳的翁山水库,有风光旖旎的天开尖,有奇幻峻峭的三重漈,有形神兼具的金北斗,有横跨溪涧的旗峰桥,有古朴厚重的翁氏宗祠,还有枝繁叶茂、长势葱茏的百年红豆杉……优美的生态环境、时时让翁山人觉得自己是景中人、画中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翁山就是那世外桃源!
传统的农耕文明抚养了翁山人。翁山泉甘土肥,翁山人勤劳勉力。先祖创居翁山之初,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也把农耕文明播撒翁山大地。一代又一代翁山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开山辟地,辛勤耕耘,艰苦劳作,幸福收获,世系得以蕃衍。翁山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翁山人种的番薯色*味甜,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翁山人。用翁山番薯做的番薯干,色泽*润透明,柔软甘甜,食不粘牙,是泰顺第一番薯干,声名远扬。每年冬天,县城的大街小巷,全县的旅游景点都在叫卖翁山番薯干。翁山蔬菜更是形质俱佳。由于地处海拔米高山,日夜吸取天地日月精华,又加上传统的有机耕种,翁山蔬菜味更浓、形更俊,远销温州、瑞安等大城市,翁山是温州放心农产品基地。因此,毫不夸张地说,翁山人虽然吃的是番薯丝,就的是农家菜,但翁山人吃的都是有机食品,吃的都是健康菜,也就吃出了健康的翁山人!
深厚的耕读文化教养了翁山人。翁氏祖辈崇尚耕读,历来重教,学风浓郁,人才辈出。翁氏先祖迁基翁山之前,翁氏子孙登科中举,硕德名贤辈出。翁氏先祖迁徙翁山之后,亦传承祖训,尊师重教,出过诸多官宦名家,故有“翁氏裔孙代代担书笼”之说。翁山人始终坚信,只有读书,才能登科出仕,才能一鸣惊人,才能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翁山父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娒(儿子),只要你会读书,阿爸阿妈人家厝(房子)都卖了给你读!”翁山人对读书人也特别优待。每年七月十五,为不忘先祖,也祈求亡灵庇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登科中举、添丁进财,翁氏宗族有人出资祭祖,翁山族人都回翁山翁氏宗祠“吃祠堂饭”。聚餐时,读过书考取功名或谋得一官半职的人就可坐上厅。过去翁山修宗谱,有功名、职衔的人用红线红字,故有“秀才上红线”之说。这些传统文化,都在翁山人的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
祖承的苦读精神培养了翁山人。翁山地处高山僻壤,交通十分不便,至年才通公路。以前,翁山没有中学,翁山学子读初中要到筱村中学。连接筱村至翁山的路,一条叫朝天摩岭,一条叫苦岭,一听名称就可想象行路的艰难。两条岭顺山势而筑,以条石嵌砌,一路上行,岭到顶路至平。过去,筱村中学实行的是四天半上学制,星期五下午放学,翁山学子踏上艰苦的归家路,在家稍作休整,星期天下午就要带上米、菜走上回校路,回家一趟至少两个多小时。艰难的交通,磨炼了翁山学子强魄坚毅的身心,唤醒了翁山学子苦读出英才的意识。翁山学子励志好学,历代人才辈出,故有民谣云:翁山四条岭,代代都戴顶!
乡绅的助学义举励养了翁山人。翁山人重教,更重助学。以前,翁山学子在外求学,回家时,邻里乡亲都会把家里难得的几个鸡蛋送给学子。翁山学子求得功名或考试大中专学校时,同村村民和亲戚都送一个红包,虽然红包里的钱不多,但也表明了对学子的祝贺和捐助。年,旅美华侨翁同伦先生与其胞弟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教授翁同文先生,共同设立“翁氏昆仲爱家乡育才基金”,奖励家乡考上大学学生和优秀中小学生及优秀教师,二十多年来共帮助了一千余人。年,创业人士翁宗财设立“育才和敬助老人基金”,奖励考取重点高中、大学的翁氏子女和敬助翁山长寿老人。这些翁氏乡绅的义举,深深感动了翁山人,也激励了翁氏学子。他们认为,只有发愤努力,立志图强,才能对得起这些族人的鼓励和支持。因此,“鸡鸣书声朗,月落灯犹亮”常是翁氏学子的真实写照!
文:翁晓彬
摄影配图:李永在
掌上泰顺联系方式商务合作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