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之交,(罗阳)城中人才辈出”,形成规模不小的文士群,这是泰顺文风兴盛的标志。罗阳文士群的奠基人曾镛,其门下就出了董正扬、董斿、潘鼎、曾璜四位优秀人物,号称“四俊”。罗阳文士群中既有廉洁奉公的清官、进士及第的骄子,也有经学大家、三绝才子,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扩大了泰顺文人的影响力。
▲罗阳文祥塔
罗阳文士群的代表人物罗阳文士群的代表人物有张天树、潘学邹、曾镛、周吾、董正扬、潘鼎、董斿、董正揄、曾璜、林鹗和端木国瑚。
这11人,除张天树是城外北隅仙居村人、端木国瑚是客籍人物外,其余的9人或出生于罗阳城内,或成长于罗阳城内。他们当中,张天树、董正扬、董斿、周吾、董正揄、曾璜等6人,擅长诗歌,或诗文兼长;潘学邹、曾镛、端木国瑚精通经学,以学问取胜;而林鹗(—)则是这个群体中的小字辈,能文能武,更像一个杂家。
▲《罗阳诗始》收录多位罗阳文人的诗作
1张天树张天树(—),字兼木,县学廪生,罗阳文士群中的早期人物,学问渊博,擅长诗文,诗风恬淡清新,著有《易义辩证》《旅中草》等。才学被桐城散文派创始人方苞赏识,方苞聘请他担任家庭教师,并代写文章与私人信札,名重一时。
▲张天树《旅中草》书影
2曾镛曾镛(—),字鲸堂,罗阳文士群中的奠基人,拔贡出身,人称复斋先生,自幼勤学,贯通六经,精研理学,是知名的经学专家,生平大部分时间辗转于孝丰、云和、金华、嘉兴、汤溪、将乐、泰顺等地,担任教职,给秀才“讲古人之学,人多宗仰”。所到之处,广泛造就人才。就泰顺而言,董正扬、潘鼎、董斿、林鹗这些知名文人,都出其门下。
▲曾镛
曾镛一生追求经世致用,浙江按察使秦瀛、浙江布*使汪志伊、浙江巡抚阮元都非常看重他的才学,秦瀛曾赞叹说:“予观两浙才俊之士,心雄气盛无如泰顺曾鲸堂镛者。”曾镛晚年出任湖南东安知县,居官清正廉明,死于任上,被誉为“曾青天”。死后,入祀湖南名宦祠、泰顺乡贤祠。生平著有《五经解》《复斋诗集》《复斋文集》,所写文章如《答秦观察论防海事宜》《答汪中丞论治》《拟海塘疏》等,皆谙达利弊,文风高古,饱含着大学者、大*治家之气度,充分彰显其经世致用之才学。
▲曾镛《复斋文集》
3董正扬董正扬(—),字眉伯,罗阳平溪人,罗阳文士群中的关键人物,是泰顺清代最有才华的诗文大家。“少即颖敏强记,博极群书”,35岁高中进士。此后十年间,周游名胜,交接名士,属文赋诗,所作“诗与古文词皆雄健而入于古”,与青田端木国瑚齐名于当时浙江文坛,“使武林、会稽诸俊彦敛手推服”,在当时浙江文化圈造成不小影响,可惜英年早逝,著有《太玉山房诗稿》《集选百咏》等。
▲董正扬题写的“鸾停鹄歭”(张十一故居)
4董斿董斿(—),字仲常,号霞樵,岁贡出身,人称太霞先生,罗阳霞阳人,誉称“浙中人物第一流”,瑞安学者孙锵鸣称“其诗冲雅温厚,卓然中唐名家”。生平著有《太霞山馆文集》《太霞山馆诗稿》《湘南游草》等。
▲董斿《太霞山馆文集》、《湘南游草》
5潘鼎潘鼎(一),字彝长,是罗阳文士群中多才多艺者,副榜举人出身,少即聪颖,被誉为神童,13岁入选县学,15岁获取廪生资格。擅长古文、诗歌、笔记小品文;书法集晋唐之精髓,雄秀流丽,自成一家,名噪一时;水墨写意,皆得天趣,所画花、竹、荷,为人所钟。晚年宦游京城,与直隶总督那彦成、尚书穆鹤舫交往,名驰都下。
▲潘鼎墨兰
文士群内部交往频繁罗阳文士群内部关系密切,文化交流频繁。他们之间,主要有三层关系。
1师生关系曾镛与董正扬、潘鼎、董斿之间是师生关系。潘鼎与林鹗,瑞木国瑚与林鹗,也是师生关系。学识堪称“一乡儒士之望”的潘学邹(—)是董斿的老师,等等。
▲《分疆录》记载潘学邹和曾镛是密友
2好友关系潘鼎与董斿是密友,两人“无旬日不见,道古论今,每自昼至夜或达旦而觉。若同流之鱼,共命之鸟”。潘鼎取意董斿诗句“相看三友在,珍重岁寒心”,刻石章三枚,自留“竹坡”,以“松亭”“梅溪”二章分别赠给曾璜(—)与董斿,三人分别以松、竹、梅自比,互相砥砺。
▲潘鼎书法
另外,他们三人与董正扬,在年轻时号称“四俊”,在嘉庆初年游历福州,被时任福建巡抚的汪志伊延为上宾,曾璜还被汪志伊聘为家庭教师。
▲曾璜《臞甫遗文》书影
端木国瑚与董正扬、董斿、潘鼎、潘汝梅、董廷对等人交往密切,其中与董斿、潘鼎交情至深。嘉庆年间,潘鼎与其父潘学地在罗阳飞龙山西侧辟建别墅,雅称“石林精舍”。端木国瑚游历泰顺期间,长期寓居石林精舍,与董斿、潘鼎三人吟咏酬唱、诗酒遣怀,时人誉称之“三仙”。
▲石林精舍遗址
3亲人关系名儒潘宏璁与潘学邹、潘学鲁是父子关系;曾镛、曾璜亦是父子关系。董斿与周京是舅甥关系。
▲《分疆录》记载潘宏璁、潘学鲁、潘学邹
周京与周牧,董正扬与董正揄,周吾(—)与周畯(—),都是兄弟关系。
▲董正揄《能不言斋诗草》、周京《古侠遗稿》
周吾、周畯兄弟俩都工于诗,以课耕自误,不求闻达。周吾著有《灵山草堂集》,古体诗和禽言诗写得非常好,诗风清新古朴,而不失流丽。周畯著有《*叶山庄遗稿》。
▲《分疆录》记载周吾、周畯兄弟
与县外文人的交往罗阳文士群中的多数人,都怀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志向,积极与县外文化人交往。董正扬就自称:“仆廿载名场,行经万里,轮蹄所逮,交好为多。”罗阳文士群与县外文人的交往,归结起来,有三种类型。
1与温州本地文化人的交往清代,瑞安县是温州地区的文化重心。瑞安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登科人数在温属各县中最多。在地理上,泰顺地处飞云江中上游,瑞安位居飞云江中下游,两县人民共饮一江水。山水相连,风土相近,自然而然就拉近了两县文人的心理距离。
▲孙希旦像乾隆年间,曾镛在四库馆为纂修《四库全书》做誊录工作,与瑞安文化名人、《四库全书》分校官孙希旦关系密切,书信、笔札、诗词来往频繁。其间,曾镛还与刑部郎中、永嘉人曾儒璋“爱好特甚”。曾儒璋死后,曾镛为其诗集《依绿园诗草》作序。
▲曾镛为曾儒璋题赠的诗
潘鼎、董斿与瑞安官宦人物林培厚关系非常密切。林培厚任重庆知府、湖北督粮道台时,潘鼎两度受邀担任幕僚。林培厚运粮至河北通州。病重时,潘鼎自京师赶往通州,陪他度过最后时光,为他料理后事。另外,董正扬、潘鼎、董斿跟嘉庆时代瑞安文化名人林从炯、曹应枢也结下深厚友谊,多有唱和之作;董正扬与温州书画名家、诗人项维仁亦是知交。
▲林培厚塑像
2与当道者的交往乾嘉之际,相继有秦瀛、李銮宣、汪志伊、阮元等学术型官员主*温州、浙江。曾镛一生际遇,与秦瀛、汪志伊、阮元三人密切相关。嘉庆初年,汪志伊调任福建布*使,后升任巡抚,曾镛受其推荐,担任将乐县正学书院山长。其间,与汪多有诗歌酬唱,相处甚欢。嘉庆九年(),浙西水患缺粮,受浙江巡抚阮元指派,曾镛前往湖南采办赈灾粮米,事成朝廷褒奖,以保升知县录用。
▲秦瀛像
董斿是乾嘉时期罗阳文士群中非常活跃的一位。生平数度北上,周游了大半个中国,前后三十余年,所到之处,与当地名流逸士相聚,交杯接盏,纵谈诗文。嘉庆初年,李銮宣任温处道台,董斿“以诗受知”于李銮宣。嘉庆二十一年(),李銮宣出任四川布*使,董斿受邀入川,为其审定诗文。李銮宣去世后,董斿为其料理后事,确立子嗣。
▲阮元像
3与学派人物的交往与张天树有深交的文化名人方苞是桐城散文派创始人,与曾镛有深交的汪志伊也是桐城派散文家。
▲方苞像
董正扬与阳湖散文派创始人恽敬的关系很密切。嘉庆年间,恽敬任南昌府同知,居住南昌府城百花洲。董正扬任江西大庾知县,公务期间,往返大庾与南昌之间,频频拜访恽家,“朝夕过从”,两人“意甚相得”。嘉庆二十年(),罗阳董氏创建董龙溪祠堂,恽敬应董正扬之请,撰写了《董龙溪先生祠堂记》。
▲恽敬《董龙溪先生祠堂记》
结语乾嘉时期,罗阳文士群崛起,他们胸怀经世致用的才学,身修上古士大夫的气节,“皆磊落有奇气”,能诗能文,工书善画。他们通过读书、著述、讲学、应试、拜师、交友等渠道与平台,与县外文化名人频繁交往,既促进泰顺区域文化发展,也提高泰顺的知名度。从此,泰顺文人在温州甚至浙江省内占据了一定地位,泰顺人物也因此被世人所知所重。
▲林鹗《分疆录》书影
====全文结束,别忘记转发分享哦!====
本期撰稿:陶汉心
“泰顺年”征稿启事
为传播泰顺故事,助力旅游发展,县委宣传部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