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
TUhjnbcbe - 2021/9/19 18:11:00
北京湿疹医院医师 http://m.39.net/pf/a_9113669.html

萌芽时期:①《史记》中有“项羽亦重瞳子”之说,是世界上对于瞳孔异常最早的描记。

(南北朝前)②《春秋》中有“目不识五色之章为昧”,是世界上有关色盲的最早概念。

③公元前4世纪的扁鹊已成为最早的五官科医生。

奠基时期:①唐代武德年间设立了太医署,太医署设九科,眼病、耳病与口齿病一并从内外(隋唐)科分出,组成耳目口齿科。

②《龙眼树论》目前公认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着。

③隋代巢元方所着的《诸病源候论》,是有关夜盲的最早描述。

④唐代孙思邈所着的《千金要方》中有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的方法。

⑤唐代王焘编纂《外台秘要》中首载金针拔内障的方法,另有余首眼病处方。

⑥唐朝已能配制义眼

独立发展时期:①北宋年间眼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

(宋元)②宋代眼科领域出现五轮、八廓、内外障七十二症学说,反映了中医眼科独特理论的形成。

③宋代已经开始使用眼镜。

兴盛时期:大量着作:明初倪维德所着《原机启微》,明末傅仁宇所着《审视瑶函》,明代王(明清)肯堂所着《证治准绳》,清代*庭镜所着《目经大成》,清代顾锡所着《银海指南》。

眼球的解剖与生理

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2、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垂直径23mm,横径(水平)约23.5mm。

3、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的巩膜,二者相交区域为角巩膜缘,共同构成完整封闭的眼球外壁,具有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5、成人角膜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为10.5-11mm。

6、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到内分为5层:①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极强,炎症时多无分泌物)、②前弹力层(抵抗力弱,极易损伤,不能再生,由结缔组织代替)、③基质层(最厚,占90%,不再生,由不透明瘢痕组织代替,分为角膜云翳、角膜斑翳、角膜白斑)、④后弹力层(可再生,富于弹性,抵抗力强)、⑤内皮细胞层(角膜-房水屏障功能,不再生)。角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

7、角膜富含三叉神经末梢,感觉极其灵敏。角膜透明、无血管,营养代谢主要代谢主要来自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重要的屈光介质之一,总屈光力为+43D.

8、巩膜呈乳白色,不透明,质地坚韧,有弹性,且坚固。表面组织富有血管、神经,发炎时疼痛较明显;深层组织血管、神经少,代谢缓慢,病变时反应不剧烈,病程少较长。

9、角巩膜缘前界起于前弹力层止端,后缘为角膜后弹力层止端。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临床部分眼内手术常用切口部位或重要标志。

10、葡萄膜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11、虹膜内缘于中央形成瞳孔,其直径为2.5—4mm左右。虹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三叉神经纤维网,感觉特敏锐。炎症时,虹膜肿胀。纹理消失,伴剧烈的眼痛和大量渗出、甚至出血。

12、睫状体有丰富神经,富含血管,炎症时,眼痛和渗出明显。

13、脉络膜分为:脉络膜上腔、大血管层(血管网状条纹明显,豹纹眼底由来)、中血管层、毛细血管层、玻璃膜。脉络膜血液主要来自睫状后短动脉,血管几多,血容量也大,有眼球血库之称,占眼球血总量65%,营养视网膜外层和玻璃体。毛落寞含丰富的色素,有遮光作用,使眼球成暗箱,确保成像清晰。不含感觉神经纤维、发炎时无疼痛感。

12、视网膜由外到内分为10层:①色素上皮层(血-视网膜外屏障)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

视觉冲动由光感受器--→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三个神经元传递。

视网膜上有*斑、视网膜的血管、视盘等。*斑位于视盘颞侧约3mm处,呈横椭圆形凹陷区。正中为中心凹。视网膜的血管为视网膜中央动脉和中央静脉,分颞上、下支,鼻上、下支。

13、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又称屈光系统。

14、房水:由睫状突的上皮细胞产生,并充满后房、前房,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眼内压。主要成分为水

15、房水流出的途径:睫状突上皮细胞——→后房—经瞳孔—→前房——经前房角小梁网——→房水V——睫状前V→血循环

16、晶状体19D:位于虹膜后面、玻璃体前面。无血管,营养来自房水,若其受损或房水代谢发生变化,可出现浑浊,临床称为白内障。

17、玻璃体为透明胶质体,99%为水;无血管,营养来自脉络膜和房水。

第二节视路

1、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通路。即从视神经开始经过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大脑枕叶的神经传导径路。

2、视神经是从视盘起至视交叉的这段神经,总长度为42—50mm,分为眼内段、眶内段(当发生球后视神经炎,眼球传动可产生球后牵引疼痛)、管内段、颅内段。一侧视神经损害可引起一眼单侧偏盲。

3、视交叉来自视网膜鼻侧的纤维在此交叉到对侧,颞侧的不交叉。邻近组织炎症影响或被肿块压迫时,可见两眼单侧偏盲。

4、一侧视束发生病变时,可见两眼同侧偏盲。

第三节眼球的血循环与神经分布

1.视网膜中央动脉:营养视网膜内五层组织,*斑部中心凹无血管分布,而由脉络膜毛细血管网供应营养。

2.睫状动脉:营养除视网膜内五层与部分视神经以外的整个眼球.(1)睫状后短动脉:营养脉络膜与视网膜的外五层组织。(2)睫状后长动脉:营养虹膜与睫状体、脉络膜的前部。(3)睫状前动脉:角膜缘血管网角膜、角巩膜缘;结膜前动脉前部球结膜;虹膜A大环虹膜、睫状体

3.视网膜中央静脉:收集视网膜内层的静脉血液

4.涡静脉:,收集部分虹膜、睫状体和全部脉络膜血液

5.睫状前静脉:收集虹膜、睫状体和巩膜的血液

6.睫状神经节位于视神经和外直肌之间,距眶尖约1厘米,内眼手术时施行球后麻醉,阻断该神经节,对眼球组织有镇痛作用。

第四节眼附属器的解剖与生理

1、眼附属器包括眼眶(额骨、蝶骨、筛骨、颚骨、泪骨、上颌骨、颧骨)、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

2、眼睑:于眼眶外面及眼球前面,组织学上眼睑从外到内分为5层:①眼睑皮肤②皮下组织③肌肉层(眼轮匝肌:面神经支配收缩时眼睑闭合;提上睑肌:动眼神经支配,司眼睑开合)④睑板⑤睑结膜。作用:保护眼球,通过瞬目使泪液润湿眼球表面,保持结膜、角膜光泽,清除眼球表面灰尘和细菌。

2、结膜:按解剖位置分为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充血以靠穹窿部显着,称结膜充血;以角巩膜缘为甚,称睫状充血。同时出现为结膜混合充血。

3、泪器:包括分泌泪眼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道。泪腺位于眼眶前外上方的泪腺窝内,由结缔组织固定在眶骨膜上。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

4、眼外肌眼球的运动依赖6条眼外肌。直肌是上、下、内、外直肌;斜肌是上、下斜肌。

动眼神经支配:内、上、下直肌,下斜肌,提上睑肌

外展神经支配:外直肌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

眼外肌主要动作次要动作

内直肌内转

下直肌下转内转、外旋

外直肌外转

上直肌上转内转、内旋

上斜肌内旋下转、外转

下斜肌外旋上转、外转

第五节中医对眼解剖与生理的认识

1、中西医眼部解剖名称:神水-房水和泪液,神膏-玻璃体,目系-视神经及包裹视神经周围的组织和血管,产生视觉功能的视路;眼带-眼外肌;视衣-脉络膜和视网膜

第三章第一节眼与脏腑的生理关系

1、眼与肝的生理关系:①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②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色视物③肝主藏血,肝受血而目能视④肝主泪液,润泽目珠

2、眼与心:①心主血液,血养目珠②心合血脉,诸脉属目③心舍神明,目为心使

3、眼与脾:①脾主运化,输精于目②脾升清阳,通至目窍③脾气统血,循行目络

4、眼与肺的生理关系:①肺为气本,气和目明②肺主宣降,眼络通畅

5、眼与肾:①肾主藏精,精充目明②肾生脑髓,目系属脑③肾主津液,润养目珠④肾寓阴阳,涵养瞳神

五轮学说:是根据眼与脏腑密切相关的理论,将眼局部由外到内分为眼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等五部分,分属于五脏,分布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借以说明眼的解剖、生理、病理及其与脏腑的关系,并用于指导临床辨证的一种学说。起源于《内经》,“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眼与十二经脉:精明(膀胱经起于此,胃经经过,小肠经止于此,大肠经与胃相连)瞳子髎(胆经起于此,小肠经经过,三焦经止于此)目系(肝经连目系,心经系目系,膀胱经入脑直属目本的,称眼系)

眼与奇经八脉:①与督脉:和膀胱经交会于目内眦,分支至目下中央②任脉:至承泣穴③阳、阴硚脉:交会于目内眦;④阳维脉:经阳白穴而与眼有关

第五章病因和病机(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倦、眼外伤、先天与衰老)

一、六淫1)风: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②风性善行数变③易与他邪结合

2)火:①火性炎上②火热生眵③易伤津液④灼伤脉络火或迫血妄行

3)湿:①湿邪重浊粘滞②内外湿邪,相互影响③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

4)寒:①为阴邪②寒性凝滞③寒性收引

5)暑:①为阳邪②暑多夹湿,相合为患

第六章眼科诊法第一节眼科四诊

1、视力=(被检查者与视力表举例/5m)*0.1

2、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网膜的视力。距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3、正常视野:正常人动态视野的平均值为:上方56°,下方74°,鼻侧65°,颞侧91°。

4、生理盲点中心在注视点颞侧15.5°,水平中线下1.5°,垂直径为7.5°,横径5.5°。大小位置因人而异。在其上下缘均可见狭窄弱视区,为视盘附近大血管投影。

5、丁道尔现象:用直接焦点照射法可见前房出现一条灰白色光带,如在虹膜睫状体炎时,有蛋白质和炎性细胞渗入前房,房水浑浊时可出现。

6、屈光介质检查:转盘拨到+8~+10屈光度。判断浑浊部位:被检者转动眼球,黑影移动方向与转动方向一致,则在角膜上;转动时黑影不动,则在晶状体上;黑影移动方向相反,甚至停止转动后还有飘动则在玻璃体内。

7、眼底检查:检眼镜尽量靠近被检眼,转盘拨到0处。

8、眼球突出度检查:我国正常人眼球突出度约为12—14mm,两眼差不超过2mm,眶距约为98mm。

9、正常眼压为10—21mmHg。双眼压差=<4mmHg.

第二节眼科常用的辩证法

1、辨内障与外障:外障、内障是中医眼科对眼病的一种分类方法,依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内障和外障两大类。

外障

内障

病位

病因

特点

胞睑、两眦、白睛、黑睛

六淫之邪、外伤所致

外显证候较明显,如红赤肿胀、湿烂、生眵、流泪、痂皮、结节、上胞下垂、胬肉、翳膜等,多有眼痛、痒涩、羞明、眼睑难睁等自觉症状

瞳神、晶珠、神膏、视衣、目系等

内伤七情、脏腑内损、气血两亏、阴虚火炎、气滞血瘀以及外邪、眼外伤

一般眼外观端好,多有视觉变化,如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物易色、视灯光有如彩虹及夜盲等症;也可见抱轮火赤或白睛混赤、瞳神散大或缩小、变形或变色、眼底出血、渗出、水肿等改变

2、五轮辨证:就是应用五轮理论,通过观察各轮所显现的症状,去推断相应脏腑内蕴病变的方法,是眼科独特的辨证方法。

3、辨黑睛生翳:古人将黑睛和晶珠的病变统称为翳。此翳指黑睛之翳,有新翳、宿翳之别。

①新翳:病初起,黑睛混浊,表面粗糙,轻浮脆嫩,基底不净,边缘模糊,具有向周围和纵深发展的趋势,荧光素溶液染色检查阳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目赤、碜涩疼痛、畏光流泪等症。

②宿翳:指黑睛混浊,表面光滑,边缘清晰,无发展趋势,荧光素溶液染色检查阴性,不伴有赤痛流泪等症状,为黑睛疾患痊愈后遗留下的瘢痕。根据宿翳的厚薄浓淡程度,可将其分为四类:冰瑕翳、云翳、厚翳、斑脂翳。

宿翳对视力的影响程度,主要决定于翳的部位,而大小、厚薄次之。

4、辨膜:自白睛或黑白之际起障一片,或白或赤,渐渐向黑睛中央蔓延者,称为膜。

1)若膜上有赤丝密布者,为赤膜,属肝肺风热壅盛,脉络瘀滞;

2)赤丝细疏,红赤不显者,为白膜,属肺阴不足,虚火上炎。

第七章眼科治疗概要

生蒲*汤:生蒲*、旱莲草、丹参、荆芥炭、郁金、生地、川芎、丹皮。凉血止血、活血化瘀。

驻景丸加减方:菟丝子、楮实子、茺蔚子、枸杞子、车前子、木瓜、寒水石、紫河车、生三七、五味子。补养肝肾,益精明目。

石决明散:石决明、草决明、赤芍、青葙子、麦冬、羌活、山栀子、木贼草、大*。荆芥。清热平肝,退翳明目,祛风散邪

第八章胞睑疾病

第一节针眼

1、针眼:是指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睑腺炎(麦粒肿)

2、治疗:未成脓者,内外兼治,促其消散;已成脓者,切开排脓。外麦粒肿在眼睑皮肤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平行,放置引流条,每日换药至愈;内麦粒肿则在睑结膜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垂直。

3、其他治法:①针刺法:泻法,取太阳、风池、合谷、丝竹空来疏风清热、消肿止痛。脾虚加足三里、脾俞、胃俞。②放血法:耳尖或合谷、太阳穴。泄热止痛消肿。③针挑法:用于反复发作者,在背部肺俞、膏肓俞及肩胛区寻找皮肤上的红点或粟粒样小点。

第四节睑弦赤烂

1定义:以睑弦红赤、溃烂、刺痒为临床特征的眼病。相当于睑缘炎。分为鳞屑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眦部睑缘炎。2、症状:患眼睑弦或眦部灼热疼痛,刺痒难忍,可伴干涩羞明。眼部检查:①鳞屑性睑缘炎:睑缘潮红,睫毛根部及睫毛间附有细小糠皮样鳞屑,除去后可见睑缘赤红,睫毛易脱落,但可再生。②溃疡性:睑缘红赤糜烂,结痂,除去痂皮可见睫毛根部出脓、出血,睫毛胶粘成束,乱生或脱落,不可再生,日久则睫毛稀疏或成秃睫;③眦部:两眦部红赤糜烂

第八节椒疮

1、椒疮:是指睑内面颗粒累累,色红而坚,状若花椒而得名。相当于西医学的沙眼,由沙眼衣原体引起。

2、椒疮并发症与后遗症:①睑弦内翻及倒睫拳毛②赤膜下垂③黑睛星翳④睥肉粘轮

⑤流泪症与漏睛⑥眼珠干燥⑦上胞下垂

第九章两眦疾病

第二节??漏睛

1、漏睛:是以内眦部常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泌出为临床特征的眼病。又名目脓漏,漏睛脓出外障、热积必溃之病、窍漏等。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慢性泪囊炎。

3、与流泪症鉴别诊断:按压内眦部或冲洗泪道有粘液或脓液流出

4、治疗:①风热停留证---疏风清热------白薇丸加减②心脾湿热证----清心利湿---竹叶泻经汤

第三节??漏睛疮

1、漏睛疮:是指内眦睛明穴下方突发赤肿疼痛,继之溃破出脓的眼病。又名大眦漏。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泪囊炎。

2、诊断要点:1)常有漏睛病史。

2)内眦睛明穴下方皮肤红肿锨痛,可见肿核隆起,扪压疼痛更甚。

第十章白睛疾病

第一节暴风客热

1、暴风客热:是指外感风热,猝然发病,以白睛红赤、眵多粘稠、痒痛交作为主要特征的眼病。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属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2、发病传染:多发于春夏秋,常以手帕、毛巾、水、手为传染媒介。易在公共场所蔓延。多为双眼患病,突然发生,一般在发病后3~4天达到高潮,以后逐渐减轻,1~2周痊愈,预后良好。失治可演变为慢性

第三节??天行赤眼

1、天行赤眼:是指外感疫疠之气,白睛暴发红赤、点片溢血,常累及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的眼病。俗称红眼病。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流行性结膜炎,属病*性结膜炎。

2、发病传染:多发于夏秋,常见成年人,传染性极强,潜伏期短,多于24h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起病急剧,刺激症状重,常呈暴发流行,但预后良好。

第四节天行赤眼暴翳

1、天行赤眼暴翳:是指因感受疫疠之气,急发白睛红赤,继之黑睛生翳的眼病。又名大患后生翳、暴赤生翳。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流行性角结膜炎,属病*性角结膜炎。

2、鉴别诊断:

病名

暴风客热

天行赤眼

天行赤眼暴翳

病因

感受风热之邪

猝感疫疠之气

猝感疫疠*邪,内兼肺火亢盛,内外合邪,肝肺同病

眵泪

眵多黏稠

泪多眵稀

泪多眵稀

白睛红赤

白睛红赤浮肿

白睛红赤浮肿,点状或片状白睛溢血

白睛红赤浮肿,或抱轮红赤

黑睛星翳

多无黑睛生翳

少有,在发病初出现,其星翳易消退

多有,以发病后1—2周更多,其星翳多位于中央,日久难消

分泌物涂片

多形核白细胞增多

单核细胞增多

同天行赤眼

预后

一般较好

一般较好

重者黑睛可留点状翳障,渐可消退

传染性

有传染性,但不引起流行

传染较强,易引起广泛流行

同天行赤眼

第十一章黑睛疾病

第一节聚星障

1、聚星障:是指黑睛骤生多个细小星翳,其形或联缀,可团聚,伴有碜涩疼痛、羞明流泪的眼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之单纯疱疹病*性角膜炎。依据其形态的不同,又分别被命名为树枝状角膜炎、地图状角膜炎、盘状角膜炎。

2辩证诊治:①热客目证——疏风清热——银翘散②胆火炽证——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③犯目证——清热除湿——三仁汤4阴虚夹风证——滋阴祛风——加减地*

第二节花翳白陷:黑睛生翳,四周高起,中间低陷,状如花瓣的眼病。.西角膜溃疡

第三节凝脂翳:黑睛生翳,状如凝脂,多伴有*液上冲的急重眼病。细菌性角膜炎。

第十二章瞳神疾病

1、瞳神又名瞳子、眸子,简称瞳。狭义瞳神即*仁中央能展缩的圆孔,相当于西医学之瞳孔;广义瞳神是瞳神及瞳神后眼内各部组织的总称。

2、五轮学说中瞳神为水轮,传统多认为内应于肾和膀胱,其发病多责之于肾、膀胱。

第一节瞳神紧小

1、瞳神紧小:是*仁受邪,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多伴有抱轮红赤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眼病。瞳神紧小、瞳神干缺相当于西医学的前葡萄膜炎。瞳神紧小相当于急性前葡萄膜炎,瞳神干缺相当于慢性前葡萄膜炎。

2、临床表现:该病有急性和慢性的区别,一般慢性者各证候较急性者轻,多有并发症出现。

①自觉症状:突发眼珠疼痛或胀痛,眉棱骨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等症;或伴关节酸楚疼痛等。

②眼部检查:视力不同程度下降,胞睑红肿或重或轻,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后壁可见粉尘或小点状、羊脂状物沉着,神水混赤(丁道尔现象阳性)或*液上冲,或血灌瞳神,*仁肿胀,纹理不清,瞳神缩小,展缩不灵,或瞳神与晶珠黏着,瞳神失却正圆,或呈梅花状、锯齿状及梨状等。或有灰白膜样物覆盖瞳神,晶珠上可有*仁色素附着,或出现晶珠混浊等。

3、治疗:防止瞳神和精珠黏着,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尽早用散瞳药物。

5、外治:滴眼药水:①散瞳为先,重症者可滴用1﹪—2﹪阿托品眼药水,每日2-3次,以防止和拉开瞳孔与晶状体粘连②糖皮质激素眼药水③抗生素眼药水(是否需具体些?)

第二节绿风内障

1、绿风内障:是以头眼胀痛,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视力锐减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眼病。又名绿风、绿盲、绿水灌珠等。相当于西医学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2、临床表现:自觉症状:①先兆期:时有傍晚视物昏朦,虹视,患眼同侧额部疼痛及鼻根酸胀,休息后各症状缓解或消除。②急性发作期:头眼剧烈胀痛,畏光流泪,视物不清或视力骤降,虹视。常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易被误诊为胃肠疾病。

5、辨证论治:

①风火攻目证——清热泻火,平息肝风——绿风羚羊饮

②气火上逆证——疏肝解郁,泻火降逆——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

③痰火郁结证——降火逐痰———————将*定痛丸

第三节青风内障

1、青风内障:是指眼无明显不适,或时有轻度眼胀及视物昏朦,视野渐窄,终致失明的内障眼病。又名青风、青风障症等。西医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2、临床表现:自觉症状:患病早期,眼无不适,或偶尔有视物昏蒙、目珠发胀。晚期常视物不清,易撞人碰物,甚者失明。

第四节圆翳内障

1、圆翳内障:是指随年龄增加而晶珠逐渐混浊,视力缓慢下降,终致失明的眼病。相当于西医的老年性白内障,或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且金珠混浊加重。可见一眼或两眼先后或同时发病,病程一般较长。

第六节络阻暴盲

1、络阻暴盲:是指患眼外观正常,猝然一眼或双眼视力急剧下降,视衣可见典型的缺血性改变为特征的致盲眼病。相当于西医学视网膜动脉阻塞。

2、眼部检查:视网膜后极部灰白色混合水肿,*斑区呈圆形或椭圆形红色,称“樱桃红”

3、治疗原则:本病为急重症,抢救应该尽早尽快,以通为要,兼顾脏腑虚实。争分夺秒,中西医结合抢救,90分钟内效果最好。

4、辨证论治:

①气血瘀阻证——行气活血,通窍明目——通窍活血汤加减

②痰热上壅证——涤痰通络,活血开窍——涤痰汤加减

③肝阳上亢证——滋阴潜阳,活血通络——镇肝熄风汤加减

④气虚血瘀证——补气养血,化瘀通脉——补阳还五汤加减

第七节络损暴盲

1、络损暴盲:是指眼底脉络受损出血致视力突然下降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之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等因血管壁渗漏或破损引起出血而视力骤降的眼病,如视网膜出血,玻璃体出血等。

2、眼部检查:视网膜静脉阻塞者,可见视网膜静脉粗大迂曲,隐没于出血及水肿之中,视网膜火焰状出血及水肿,重者可见视盘充血、水肿,稍久则有*白色硬性渗出或棉絮状白斑,或*斑囊样水肿,视网膜动脉可有反光增强等硬化征象;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则多见周边部小血管出血及新生血管,静脉旁出现白鞘或机化炎

3、辨证论治:

①气滞血瘀证——理气解郁,化瘀止血——血府逐瘀汤

②阴虚阳亢证——滋阴潜阳——天麻钩藤饮

③痰瘀互结证——清热除湿,化瘀通络——桃红四物汤合温胆汤

④心脾两虚证——养心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第八节目系暴盲

1临床症状:自觉症状:突然视力下降,甚或失明。部分患者伴转动眼球时疼痛或感眼球深部疼痛。儿童可伴头痛、呕吐。

第九节消渴目病

临床症状:自觉症状:早期无自觉症状,随着病变加重可有视力减退、眼前有黑影飞动及视物变形等,严重者可视力丧失。

眼部检查:分为单纯期和增殖期。单纯期可见微血管瘤、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有斑点状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视网膜、*斑水肿;增殖期可见视网膜新生血管及视网膜大片出血,出血量多还可引起玻璃体浑浊、积血,玻璃体可有灰白增殖条索,或与视网膜相牵,或可出现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可见纤维增殖膜等。

第十五章眼外伤

眼外伤分为:机械性眼外伤和非机械性眼外伤。

第一节异物入目1、异物人目是指沙尘、金属碎屑等细小异物进入眼内,粘附或嵌顿于白睛、黑睛表层或胞睑内面的眼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结膜、角膜异物。

2、诊断依据:1)有明确的异物人目史。2)伤眼碜涩疼痛,羞明流泪。

3)在白睛、黑睛表层或胞睑内面查见异物。

第二节撞击伤目

1、撞击伤目:是指眼部受钝力撞击但无穿破伤口的眼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机械性非穿通性眼外伤。

2、诊断依据:1)有钝物撞击头目史。2)眼部有肿胀、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和体征。

第三节真睛破损

1、真睛破损是指眼珠为物所伤且有穿透伤口的眼病。可伴眼内异物,甚至可影响健眼,是一种严重的眼外伤。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机械性穿透性眼外伤。

2、交感性眼炎:指一眼球受穿通伤或内眼手术,经过一段时间的非化脓性葡萄膜炎后,而在另一眼也发生同样性质的炎症。原受伤眼或手术眼称诱发眼,另一眼称交感眼。

3、治疗:清创缝合、取出异物、预防感染、防止感伤健眼。

第四节化学性眼损伤

1、化学性眼损伤:是指化学性物质进入或接触眼部并引起眼部组织损伤的眼病。

2、酸性损伤与碱性损伤的鉴别:主要根据病史。其临床表现:

1)酸性损伤的创面边界清楚且浅,可不扩大加深,坏死组织容易分离脱落,眼内组织反应较小而轻。

2)碱性损伤的创面边界不清且较深,易扩大加深,坏死组织不易分离,眼内组织反应重,易引起瞳神紧小、晶珠混浊、绿风内障等症。

3、治疗:①急救冲洗,②彻底清除化学物质③减轻眼部组织损伤④预防并发症⑤提高视力为原则。

急救冲洗:最迫切有效的措施是伤后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最好用氯化钠注射液或自来水冲洗;若条件不具备,也可用其他干净水冲洗。

中和冲洗:酸性伤:2%~3%碳酸氢钠液,或5%磺胺嘧啶钠液;碱性伤:3%硼酸液。石灰伤:0.37%依地酸二钠液

第五节辐射性眼损伤

治疗:发作时应以止痛为要,主要依靠自身组织的修复。

①止痛:麻药,针刺,止痛药;②预防感染:抗生素,可包扎③:促进修复。

第十六章

正视眼:指眼球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自5m外),经过眼屈光系统折射后,恰好聚集于视网膜上。正视眼的远点为无限远。

眼的调节作用:为了看清近距离的目标,眼球具有自动改变屈光力的能力。使来自近处散光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眼球这种调节焦点距离的能力称为~~~~

近视: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

远视:·············同上················之后,在视网膜在形成一个弥散环,不能形成清晰的物象。

老视:随着年龄增加而导致晶状体的生理调节力减退而发生近视力减退的现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