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创建“科技e联”*建联盟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发布日期:-01-:02浏览次数:24次
泰顺县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临时*支部作用,拓宽基层*建工作思路,整合科技资源助推乡村振兴,于年3月成立了浙江省内第一个科技特派员临时*支部,年7月又成立了“科技e联”*建联盟。该联盟以泰顺县科技特派员临时*支部为核心,主要依托驻泰的省市科技特派员和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打造“1+2+3+X”的*建联盟模式,即:“1个科技特派员临时*支部+2个机关单位+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X个乡镇、村”的*建联盟模式,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组团服务齐发力,精准对接送技术
目前,泰顺县共有27名省、市科技特派员,中共*员20人,占比74%。泰顺县成立科技*建联盟联调小组,负责联盟工作计划安排、组织协调、联盟建设等工作。设立共享共用的联盟工作室,以及*员活动、便民服务等功能室,联合开展理论学习、活动交流、便民服务、人才培育等活动,实现阵地共建。探索成立联合*组织,制定定期沟通交流机制,就基层*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共谋共赢。
“科技e联”特色*建联盟转变科技特派员组织形式,坚持需求导向原则,以县域为单位,立足产业发展需求,以高效协作为原则,找准科技特派员与服务对象的契合点,有效提高技术资源有效配置,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专业特长优势,协调解决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难点问题。
温州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市科技特派员姜武针对当地发展石斛林下*精中存在的问题,在当地举办一期50人的培训班介绍*精的习性和栽培管理要点,并为章荣村创建“最美乡愁村”提出在百草园主干道两旁栽植药赏双功能的药材和花卉的建议;科技特派员王五宏助力筱村公社休闲农庄景观提质、三洋乡愁村建设;康华靖博士助力雅阳夏秋茶开发利用和网上销售等结对精准服务。
技能培训接地气,人才联育传帮带
推动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院校与镇、村形成科技联盟,制定定期学习交流机制,开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共建专业技术人员培育基地,开展茶叶、果蔬、中药材等管理人员培训会,身怀理论与实践操作于一身的科技特派员“师傅”,围绕紧缺人才,加快产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应用型乡土人才共育,打造人才“梯队群”。
浙江大学科技特派员汪自强在得知泰顺百花蜜蜂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严立超养蜂受挫,借着县里师傅带徒弟的“东风”,上门收严立超为徒,手把手指导如何分箱、防治病害等技术,并一起研发新型蜂箱,申请专利,使得企业通过QS认证,养蜂基地取得“无公害”认证。如今严立超成为了一名养蜂的技术“二传手”,每年组织开展养蜂技术培训班5期以上,受训蜂农多人次。
司前镇、罗阳镇科技特派员邵果园、包玉花不仅为村民送来了各种蔬菜种子,还送技术上门,邀请蔬菜专家徐坚研究员、宁波市农科院芥菜专家孟秋峰到当地为村民讲解特种植技术,让多亩因疫情影响的田地实现复耕复产。
校地合作聚资源,借智借力解难题
每个科技特派员背后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学科平台,有着学科和技术全方位的力量。“科技e联”成立和运作以来,加强与省市科技部门、特派员“娘家”单位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隐性服务功能,跨学校、跨部门、跨学科地构筑一张科技帮扶大网,形成科技助农合力,促进了各个单位的合作和共赢。
浙江大学科技特派员苏平老师邀请湖州市水果产业联盟省级专家组组长、浙江大学教授贾惠娟等专家一行15人赴泰顺实地指导水果产业发展,针对猕猴桃“癌症”的溃疡病,建议猕猴桃种植可以采用半避雨模式栽培,同时要提高现有避雨大棚的高度,在夏季增加黑色遮光网;建议使用竹木屑、稻壳、香菇废菌棒等经发酵工艺后制成有机肥,以快速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浙江大学科技特派员汪自强邀请了浙大湖州休闲农业产业联盟的院长李卫旗、老院长严力蛟、副院长杨京平等10位教授,赴泰顺三魁的山茶油加工企业和仕阳的茶叶、豆腐柴等企业,进行休闲农业和产业开发的巡回指导,为企业出谋划策。
泰顺县科技特派员临时*支部作为“科技e联”的中坚力量,将继续发扬“科技店小二”兢兢业业为民服务的精神,持续打响“科技e联”品牌,转变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解决单兵作战、单一服务、力量分散的问题,依托“科技e联”*建联盟,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项目联动、人才联育、科技联盟等“五联合”模式,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泰顺县科学技术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