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上午,温州市人民*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小康中国·温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民生部门专场(第五场),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组书记、局长朱云华出席发布会介绍温州文化事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效等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近年来,我市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作为传承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的重要举措,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通知》,基本形成了“布局均衡、种类齐全、设施成网、互联互通”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世界温州人博物馆
一是市县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十三五”期间,市县规划和新建、改扩建、提质改造、整合功能共建大型公共文化设施项目33个,先后高标准建成了世界温州人博物馆、瓯海区博物馆、洞头区文化馆、乐清市大剧院、永嘉县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平阳县文化艺术中心、泰顺县图书馆、龙港市文化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全面实现“市有五馆、县有四馆、区有三馆”。其中,96%的场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此外,温州市美术馆、瑞安市图书馆新馆、泰顺县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当中。
龙港市文化中心
二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持续优化。通过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多种方式,坚持加强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和工作统筹,有效推动全市各乡镇(街道)和行*村(社区)普遍建成集全民阅读、全民普法、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目前,全市个乡镇(街道)均建有馆舍面积达平方米以上且独立设置的综合文化站,其中上等级比例达72.8%,平均面积达平方米;个行*村(社区)均建有馆舍面积达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室。全市每千人占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9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
文化驿站
三是公共文化新型空间建设引领全国。按照“临近家门建阵地,贴近民心做活动”的理念,我市开创性地推出“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空间,把优质资源和服务输送到群众身边,深受市民欢迎。目前,我市建成城市书房家、百姓书屋73家、文化驿站家,成为居民及游客陶冶情操、休闲娱乐的文艺栖息地,更是展示温州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年温州市全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温州居民综合阅读率为90.8%,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6.75本,高于全国人均阅读量4.67本,高于全省人均阅读量5.32本。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目前民间出资兴办博物馆、美术馆达56家,与公办文化场馆构成了层次分明、互为补充的服务网络。此外,通过因地制宜添置流动舞台车、汽车图书馆等流动文化设施,在“都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30分钟文化圈”基础上,更好地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全地域覆盖。
温州博物馆虚拟展厅
四是数字化网络布局水平不断提高。立足提升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水平,全力打造“文化温州云”平台,综合实施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等重点项目,有效构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群,实现网上网下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目前,全市建有9个广播电视台,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用户.17万户,覆盖率达%,入户率达95.1%(含IPTV),并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广播进渔船”“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等广电惠民工程。
近年来,我市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化探索。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按照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的部署,根据温州市人民*府今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对标对表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坚持“二为”方向、“二百”方针,以更高品质、更加贴心的文化活动服务普惠市民大众,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记者问:
温州正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请问在保障文化民生、落实文化惠民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朱云华答:
自年我市获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在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和31个市级重点部门、12个县(市、区)*府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突出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优效能,有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一个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新阶段。目前,我市已高水平完成各项创建任务,今年10月份经国家创建办的专家组实地检查评估,创建指标全部达到优秀等级。主要做法和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书房
一是创新建设公共文化新空间。全国首创城市书房,嵌入地方特色文化和旅游元素,打造全民阅读空间,服务群众.9万人次。联合全国12个城市成立“全国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城市书房服务规范成为省级标准并正在申请国家标准。全域推开“文化驿站”,打造“时尚化、休闲式、体验版、互动性、文艺范”的文化分享活动,每年参与浸润式主题分享活动70万余人次。
乡村艺术团
二是打造全民艺术普及新模式。引导扶持群众自办乡村艺术团,全面入驻基层文化阵地,通过举办家庭文化节、乡村达人秀等活动,让群众成为“明星”“主角”。目前,拥有7.6万名团员的多支乡村艺术团,每年为农村群众提供1.2万多场公益活动,实现了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根本转变。
三是充分激活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创建以来,社会各方投入资金60多亿元,兴办博物馆、美术馆多达56家,用于公益展出的收藏品超30余万件。目前,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管理城市书房、文化驿站超过总量的40%。
江心屿
四是全面提升“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文化内涵与品位。按照“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理念,深入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全面挖掘瓯越文化内涵,拓展丰富文化元素利用领域,为打造温州文化标识、建设温州文化地标、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高水平规划建设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串联名山、名水、名城、名居、名人等资源,精心策划推出瓯江山水诗路十大线路。坚持以“大建大美”“精建精美”为契机,大手笔改造提升江心屿、五马街等珍贵历史文化遗存,精心指导加强历史文化街巷、古村落古建筑保护整治提升。扎实推进“千村百镇十城景区化”工程,目前全市累计创成个A级景区村、60个景区镇(乡、街道)、7个景区城,着力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全景画卷。高标准建成余个非遗体验基地,成为市民度假、学生研学的沉浸式旅游的创新样本,现已有万余人次参与非遗项目技艺的沉浸式体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