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是一种美食的呈现,也是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12月1日晚上,泰顺早餐亮相央视CCTV17频道《谁知盘中餐》栏目。
米面层、九层糕、泥鳅汤、婆饼等纷纷入镜,在泰顺人的日常中少不了这些小吃的身影,但一定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平时不起眼的小吃也有“大来头”~
组图来源
资忆泰顺拥有项市遗,其中“泰顺小吃”就名列其中。
泰顺小吃,分布于泰顺九镇一乡,尤以罗阳、司前、三魁、泗溪等地盛行。采用当地新鲜的食材,制作方法精湛、做工讲究,是当地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也被称为是“绿色食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小吃属米面层、婆饼、土豆饼、地瓜粉、*花糕、特色腊兔肉、泥鳅汤等。
那么,泰顺有哪些美味的美食上了央视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来两层!”“来五层!”每天早晨七八点钟,在泰顺的米面层摊前总能听到这样的话,这已成为当地人熟悉的场景。
米面层是泰顺的特色小吃,类似于北方的卷煎饼,不过米面层是用米浆制成的,薄薄的一层,卷的是当地的小菜,入口顺溜,风味十足,包含着浓浓的乡愁。
泰顺米面层的做法也很简单,将米淘过后,浸泡至软,磨成米汤,备用。所用的馅料可以凭自己喜爱先炒熟,将磨成的米汤舀取少许于蒸屉中,置锅中蒸煮约几十秒,取出,剥下,摊平,加入馅料,卷起,即食。蒸屉常用竹子编织而成或者用铁器、铝器。
九层糕是泰顺民间非常流行的一种食品,按照当地习俗,每年七月半、八月半、九月九等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要蒸糕吃。
九层糕是用蒸汽蒸的,蒸熟一层之后再加一层,因此可以一层一层剥着吃。其实九层糕并非九层,“三、六、九”在古代有时不表确数,而是虚指,是“多”的意思。
“九”是数字中最大的单数,古有“九九归一”和“九五至尊”之说,均是对“九”这个充满吉祥、尊贵的吉数集中的概括,所以泰顺乡民就把这种糕称为“九层糕”。
下图来源:小红书
大敏敏泥鳅汤上桌,是一道让人眼花缭乱的大杂烩炖汤。
红彤彤的汤汁里,除了鲜美的泥鳅,还有苋菜干、土豆丝、笋干、地瓜、粉丝等十来种配菜,清香之中蕴藏着一丝微辣,盖去了泥鳅的腥味,既能当主食,又是非常好的下饭菜。
泥鳅汤的原材料多包括新鲜活泥鳅,土豆丝或藕丝、米线、面条、地瓜粉丝、菜干、辣椒等。做法是用油喂养鲜活泥鳅一两小时,以去除体内泥污,去油后加少量清水,佐料还可加红酒糟、茴香、桂皮、姜、蒜等,文火慢熬即得。
薄饼又叫婆饼,入口脆香,质纯,油而不腻,是泰顺酒宴上一道老少皆宜且又必备的菜肴。直到现在,农村的孩子酒席上最喜欢的还是这道薄饼。有时,年长的奶奶们会从盘子里把属于自己那份薄饼装在纸巾或是保鲜膜里,带回家中给小孙子解解馋。
薄饼的做法是先将上等大米浸透,磨成浓淡适度的米浆,摊在烧热的平底锅上煎成一张厚薄均匀的完整饼皮。然后取出一张饼皮摊平,披上一层由碎精肉、香菇、木耳、虾仁、干贝、花生、芝麻、蛋丝、葱白等做成的馅心。再加上一层饼皮,又放上一层馅心。再加上一层饼皮,又放上一层馅心。
如此反复数遍,然后卷成长条,压扁。置于平底锅上文火煎烤,于是就有一种悦耳的“吱吱”响声发出。待烤到通体金*,喷香酥脆时,便可取出切段。于是一道香气四溢、叫人垂涎且名闻遐迩的婆饼就这样诞生了。
泰顺特产的婆饼,相传是明代泰顺县城太平桥有一孤寡老婆婆终生以烙饼为业而得名,并流传至今。
泰顺街头随处可见的美食之一就是地瓜粉,在冬季来上一碗热乎乎的地瓜粉,热烫泼辣,说不出的舒爽。
鸭胗地瓜粉的佐料很多,青菜、豆芽、姜末等不一而足,再加上鸭内脏等配料,略加一点醋的酸意,吃上去糯而不烂,嚼劲十足。一碗下肚,身心俱暖。
一碗拉面乡愁长,味寻乡村小美好。南峤村位于温州市泰顺县,坐落于飞云湖边,青山环绕、清溪如带。因村庄四面环山,气候湿暖,适合小麦生长,产出的面粉质地细腻。自清代起,当地百姓开始制作手工拉面。二十世纪中期,半数以上百姓以拉面制作为生,“南峤拉面”口碑开始流传在浙南、闽北一带。改革开放以后,面粉加工机械不断发展,拉面盛行于每家每户,成为南峤村接待宾客、操办宴席的主菜,也是寄托着当地百姓浓厚乡愁的传统名小吃。
南峤拉面一根最可长达米,不同于其他拉面,南峤拉面并非刀削数片,也非条条银线,而是一整根拉面成一碗。一整根而不断,代表南峤拉面人的一心一意、择一而终;面条长而匀,则有长长久久的好寓意。拉面的浇头采用当地时令山货,口感极佳,又因制作工艺精湛,制作方法独特,得以流传百年。
▏资料:泰顺旅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联系删除
#幸福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