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
要论“人才友好”,少不了浙江。
前有“大学生创业失败*府买单”登上热搜,浙江人社厅电话被打爆,后有浙江多地出台人才落户、购房优惠*策,加码补贴争夺人才,让“有钱任性”的浙江频频“出圈”。
如此开放的大门让更多人愿意走进浙江。
市民在杭州畅游图源:视觉中国
近段时间,全国多个省份陆续公布年人口数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在已发布常住人口数据的21个省份中,浙江以人口净增值72万首次超过广东,位列全国第一。
72万人的增量仅用了一年时间。对比年末常住人口的万人,浙江年常住人口达到万。这相当于在一年时间,浙江增加了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备注:按照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
当下,人口支撑着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意味着一座城市的未来繁荣指数。人口的重要性,远比真金白银更关键。
作为“人口净增冠*”,浙江要保持这份优势,就要逐步解决内部隐忧:省内区县发展不一,带来人口分布与增长变化的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跌至年以来新低。
当人口红利消退,生育隐忧难解,浙江如何握住经济社会发展密码?
流入:为何来“浙”里?
从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来自宁夏的小马选择留在杭州。“大学四年时光,让我对浙江很有好感,毕业后也顺利找到工作。家人也很支持我留在杭州。”
人口流动大潮中,越来越多人和小马一样,选择来“浙”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年,有.6万人从外省流入浙江。
对照浙江的人口规模,这部分省外流入的人口占全部常住人口比例的25.1%。这一数据在全国居首位。
这样的流入规模较10年前增加了.2万人,增幅高达36.9%。
人口流动是一连串事件的结果,是对整个经济环境和社会体系的反应。而“小马们”用脚投票的背后,是浙江区域竞争力的突显。
杭州企业诚“薪”招人图源:视觉中国
“吸引人的城市一定是具有较好的就业创业机会、收入待遇和生活环境。从这三个方面看,浙江具有很好的基础。”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李晓壮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浙江向来有“敢为天下先”的闯劲,更重要的是,浙江市场主体多元,具有扎实的民营经济基础,能够为劳动力提供多样的就业发展空间,具有较好的社会阶层流动性。
在义乌做玩具批发生意的老板王明看来,留在浙江的理由简单而直接:“这里有钱赚。”
经朋友介绍,年,安徽人王明第一次踏上义乌的土地。从学徒做起,王明一路趁着机遇发展,如今已是一家外贸企业总经理。“公司现在十来个人,都不是本地的。”
之所以选择到义乌发展,他直言就是看中“义乌”这品牌。“一说小商品,全世界都知道义乌。我们是做玩具批发,这里就是做批发的,辛苦一点,把市场一点点做起来。”如今,王明也攒了点钱,孩子也在义乌上了学。
人才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浙江的野心绝不止是当“人口净增冠*”。
按照《浙江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年》,浙江提出到年全省常住人口将在万左右。照此目标,浙江每年至少要增加63万常住人口。
良好的营商环境已经铺就,但城市的吸引力仍有待进一步放大。而*策适时入场,为引人来“浙”再添了一把催化剂。
“在浙江,大学生想创业,可贷款10—50万元,如果创业失败,贷款10万元以下的由*府代偿,贷款10万元以上的部分,由*府代偿80%。”在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情况发布会上,浙江人社厅负责人提到的消息随即引起热议,不少网友直言*策足够吸引,“别拦我,我要去浙江”。
此外,高校毕业生到浙江工作,可享受2万至40万元不等的生活补贴或购房租房补贴。大学生从事家*、养老和现代农业创业,*府给予10万元的创业补贴,大学生到这些领域工作,*府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的就业补贴,连续补贴3年。
人才友好的*策,吸引了众多目光。医学博士刘梦(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在浙江宁波落户后,获得超过30万元补贴,让她愿意留在这里奋斗拼搏。
不仅是高学历人才,浙江同样欢迎普通劳动者。
年7月,浙江研究起草《“扩中”“提低”行动方案》,重点
内异:温州难保“人口老二”
各路人才从全国蜂拥而来,但不容忽视的是,浙江内部的发展差异依旧存在。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在年净增的72万常住人口中,三分之一的都在杭州,人数达23.9万,远远超过其他各城市。位列增量第二的宁波市新增人口12.4万人。衢州、丽水、舟山三地新增人口则在1万人以下。
目前,杭州常住人口为.4万,温州和宁波紧随其后,分别为.5万和.4万,离“千万人口大城”仅一步之遥。
对温州来说,这一“成绩单”并不算优秀。年前,温州还是浙江第一人口大市,但在年被杭州超过后,温州人口增速放缓,面临宁波猛追的劲头,第二的名号似乎也难以保住。
温州地处浙江南部,山少平原多,自古以来就吸引了众多人口定居。改革开放后,也凭借小商品、大市场的“温州模式”率先迸发出活力。
然而,在如今的区位格局下,温州地处长三角、粤闽浙两大城市群的边缘地带。交通区位优势不足、城市能级不高,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逐渐降低。
温州工厂赶制出口订单图源:视觉中国
这种趋势在一种蔬菜的成交量上也能看出端倪——辣椒。温州人本不吃辣,但由于来自云贵川等地人口多,在年、年,辣椒销量一度进入“十大蔬菜”排行榜。年之后,温州饭桌上的辣椒开始减少,平均每天成交量减少近10万公斤。
“这几年房租价格涨很快,很多外地人就离开了。工厂招工也难了,以前要求18-30岁,人都抢着来。现在要求都放宽到50岁了,工人还是很难招。”温州本地人张许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不仅如此。浙江各地发展速度不一,更多外来人口流入杭州、宁波等发达地区。而在浙江内部,每年也有数万名来自丽水、衢州的人来到省会城市寻求发展机会。
这种趋势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浙江宁波为企业发放人才培训券图源:视觉中国
“浙江内部出现了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不平衡的情况,进而带来人口分布与增长变化不平衡的问题。”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一问题还需要省内各地梳理自身的比较优势,重新发掘自身的资源禀赋与市场机遇,构筑基于比较优势的自身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对人口布局失衡的调整与改变。
在李晓壮看来,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分配,而是要把“蛋糕”做大,才能水涨船高。当“蛋糕”做大了,浙江还是能够较好地分好“蛋糕”,使多数人获益。
“浙江作为经济强省,GDP总量排在全国前列。虽然浙江有山有水有平原,但城乡一体化程度比较高。这也是原有乡镇企业打下的基础,后续全域土地综合治理等一系列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的*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自然地理条件下形成很好的宜居环境。”李晓壮说。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设立共同富裕示范区以来,浙江联合国家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共同富裕的相关*策。改革尚未满周年,随着*策逐渐落地,试验深化,利好的外溢效应也会逐渐凸显,*策红利也会逐步释放,对于稳预期引导预期起到积极作用。
在浙江公布的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名单中,缩小地区差距、缩小城乡差距、缩小收入差距分别为三大领域,包括丽水市、温州泰顺县等15个试点。
隐忧:自然增长率创44年新低
外来人口涌入,推动浙江人口机械增长率水涨船高。但硬币的另一面是,浙江的自然增长率并不乐观。
年,浙江人口出生率为6.90‰;死亡率为5.90‰;自然增长率为1.00‰,创下年来新低。相比全国0.34‰的自然增长率,浙江也有明显差距。
具体到地级市,丽水市人口零增长,湖州、绍兴、衢州、舟山人口已负增长,舟山自然增长率甚至已跌到-2.9‰。
“自然增长率下降的原因,还是老生常谈的若干点,包括教育普及水平、识字率、女性劳动参与率和经济回报上升,教育投入、抚养成本等显性抚养成本上升,社区和大家庭解体、核心家庭流行等隐形抚养成本上升等,这并不只是浙江才有的现象。”产业研究专家史一哲认为。
一家三口在嘉兴湖边乘凉图源:视觉中国
同样是经济发达省份,广东人口自然增长率达4.52%。究其原因,浙江人口结构是造成自然增长率低的主要原因。
年末,浙江全省常住人口中,16-59岁的人口占66.8%,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为万人,占比为14.2%,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标准,浙江已进入老龄社会。
此外,浙江的性别失衡问题格外严峻。全省常住人口性别比为.5,远高于全国的.88。时代周报记者根据《年浙江统计年鉴》测算,35岁以下青年性别比高达.06。
目前,各地推出多项举措鼓励生育。浙江也不例外。
根据浙江年*府工作报告,将营造育儿友好环境,实施三孩生育*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完善生育保险*策,优化生育休假制度,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
放眼全国,浙江解决这一隐忧的经验,或许未来能在更多地区适用。
浙江大学人口大数据与*策仿真工作坊主任米红认为,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将是浙江人口发展特征转变的过渡时期,数量型人口红利的窗口期将逐渐关闭,外省人口的流入仍会是未来浙江保持劳动适龄人口增长、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米红认为,浙江应继续大力鼓励人口跨省流入,通过实现人口的机械增长来带动常住人口的增长;其次,充分挖掘质量型人口红利,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省内高等教育覆盖率,进而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和综合人口素质;还要释放老年人口发展潜力,在加大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基础上,扩展老年人口的生活空间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