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山区乡村 范宇斌 摄
中新网杭州10月6日电(记者范宇斌)来自浙西山区衢州的数名干部,如今每天上班地点在杭州未来科技城衢州海创园。从“山”到“海”,他们工作地点的变化,成为浙江山区与沿海地区之间山海协作的一个注脚。
山有所呼,海有所应。山海协作,在浙江的山与海之间已深化实施超过19年,造就了一条造血帮扶、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也奏响着浙江“山海共富”的幸福曲。
地处中国东部,浙江经济发达,但同时,“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条件,又让其不同地区在发展中一度拉开差距。以山区26县为代表的发展问题,一度成为摆在浙江面前的挑战。
今年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开局之年,其战略定位之一就是要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对此,强化陆海统筹、山海互济,持续深化山海协作,再次成为浙江破题省域共同富裕之良策。
浙江山区小学范宇斌摄
山海协作让美好生活真实可感
多领域的山海协作经过多年实践,早已融入了浙江民众的日常生活。
校园里,山海协作延伸到教育领域,温州市鹿城区和该市西南部山区县泰顺跨山越海,实现“互联网+义务教育”5G同步课堂。
“感谢泰顺同学的演示,这样就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大家看懂了吗?给他们小组掌声鼓励鼓励吧!”这是温州市实验中学互联网共享课堂的一幕,该校学生与泰顺县罗阳二中学生共上一堂数学思维拓展课。
课堂上,山海零距离,思维共生发。两地从最初的知识交流到探索教学方式创新,再到教育共同体建设,让温州城区优质教育资源“飞”入山区孩子的课堂。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仅在温州,教育领域的山海协作已在浙江遍地开花。
通过校际结对、联合办学、互派教师,浙江省内所中小学开展校际结对,8所省属高校与衢州学院、丽水学院展开合作,让山区民众享受到更便捷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破题医疗资源的短板,山海协作为山区民众赢得了生命的*金救援时间。
浙西南山区县龙泉与浙江大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开展“山海”提升工程合作。患者毛某因突发气胸继发重度呼吸衰医院急诊,经浙大二院下沉专家诊断后,由5G智慧医疗移动重症监护急救手术车被快速转运至浙大二院杭州滨江院区综合ICU。
医院相关负责人说,浙大二院专家下沉后,该院急危重症全科救治技术和多发伤综合救治能力明显提高,脑梗死溶栓DNT时间从年的77分钟缩短至年的38分钟。
浙江通过分层分类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推动综合实力医院下沉,实现山区26县结对全覆盖……
从教育到医疗,通过山海协作,资源共享,正打通民生领域的若干个“堵点”“难点”,也让山海协作更加真实可感。
浙江山区乡村范宇斌摄
山海协作换来好“钱”景
古色古香的老式建筑与修葺一新的红色革命主题墙相映成趣,走进革命老区温州市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连日来,络绎不绝的游客来此开展研学体验。
得益于山海协作,凤卧镇的乡村面貌、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并依托其红色资源做起了“红色文章”。当地还建起占地面积亩,总建筑面积平方米的红色研学基地。
“这都离不开山海协作工程的实施。”平阳县相关负责人说,年平阳县被列为浙江省山海协作受援县,与乐清市形成结对关系。此后10年,平阳县累计接受乐清市援建资金万元,援建项目个,主要是投向西部山区相对不发达的地方。
年,浙江省提出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两地又签订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共建协议。
“我们把‘山’的特色与‘海’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推动陆海统筹、山海互济,浙江也成为中国区域发展最均衡、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省份之一。”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组书记、主任,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孟刚说。
如其所言,从城乡协调发展投向区域协调发展,浙江奏响了新时代的山海协奏曲。
台州市三门县是浙江省首批浙江省山海协作示范区单位之一,三门盐场的万亩废弃盐田因此迎来涅槃,浙江省山海协作产业园在这里落地,沿海工业城拔地而起,成为产业和资本竞相追逐的热土。
15年过去,这片7.8平方公里的热土已集聚2万人口、近家投产企业,产值超亿元。“三门的空间和劳动力优势与温岭的产业优势形成互补,取得了‘山海并利、山海共赢’的良好局面。”三门县委书记李昌明说。
乡村亦激荡着山海协作之成果。来自宁波市镇海区精心挑选的产业帮扶项目水果番茄引进到衢州市龙游县团石村,预计年亩产值可达4万元左右。依托镇海—龙游山海协作平台,团石村村集体收入从年不足10万元,已增至年超20万元。
在民族地区,山海协作升级版同样带来好“钱”景。景宁畲族自治县通过建立“飞柜”,带动了民族地区数万户农民增收致富。
“我们牵头与温岭、上虞、宁海、海盐等地构建‘五县联盟’,在各地发展‘飞地’‘飞柜’经济,设立旅游联络处,景宁的农产品和乡村旅游市场进一步开拓。”景宁畲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钟海燕说。
在台州,“岭上畲乡”仙居县安岭乡上吕村与“海山畲乡”三门县海润街道涛头村今年签订两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互助协议》,助推振兴民族乡村共同富裕。
浙江山区乡村范宇斌摄
“飞地”经济激活山海协作新潜能
随着浙江山海协作的不断迭代升级,“飞地”经济正澎湃起该省发展的新潜能。
地处浙西的衢州市常山县聚宝村,莲子、土鸡蛋、小龙虾“化身”游客最爱买的抢手货。
“通过土地流转,我们打造了余亩荷塘景观,形成了‘河面赏花、河里养虾’的绿色发展模式。”聚宝村村委会副主任罗群说,通过莲子加工等产业,该村集体累计增收50万元以上,也带动了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此番蝶变背后离不开常山与宁波慈溪之间的山海协作产业“飞地”——慈溪高新区上林英才产业园。
让“山”的优势和“海”的资源“飞”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建在慈溪的“飞地”正助力常山发展。去年底,聚宝村拿到了产业“飞地”第一笔约3万元的分红用于虾苗采购,还获得慈溪10万元山海协作援建资金,搭建莲子酒销售平台。预计今年底,常山还将获得第二笔近万元分红资金。
这种异地开发的方式将山区县的集体资金连入了更广阔的市场,也让发达地区有了更广阔的发展腹地。
持续深化山海协作工程,浙江已出台进一步支持山海协作“飞地”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山区26县到浙江省内发达地区投资建设“飞地”,为山区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此背景下,越来越多地方因山海协作飞地建设携起手来。宁波市江北区和丽水市莲都区共建的科创飞地就是其中之一。
江北区山海协作办负责人说,在两地的山海协作中,江北有制造业优势、人才优势、平台优势,而莲都有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后发优势,双方大力推进科创项目招引、平台建设、人才引育、创新创业等方面合作,给予莲都区“借船出海”的便利。
眼下,山与海之间,人才交流日益频繁,越走越亲。浙江通过加大省直机关、经济发达地区与山区26县干部人才交流力度,加快推动干部人才资源向山区26县倾斜。
裴玉聪是来自嘉兴南湖的干部,因山海协作,他来到浙西南山区县遂昌挂职,参与遂昌工业园区建设。虽然县城居于山间,但裴玉聪觉得这边并不落后,反而干部们的精气神很足,“从引才力度到发展速度,遂昌的发展后劲很大。”
“推进共同富裕,核心在发展,关键看干部。”温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该市日前启动“*建引领·全域共富”活动,选派6支队伍、0名*员干部人才启程奔赴温州5个山区县和洞头、龙港,通过下沉帮扶,助推共同富裕。
审视当下,推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突破性抓手,聚焦重点、精准施策。
《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年)》提出,争取到年,山区26县人均GDP超过该省平均的70%,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浙江已推动绍兴滨海新区-开化、柯桥-江山、慈溪-常山、北仑-云和、台州湾新区-三门、临平-柯城、杭州钱塘新区-龙游等11个产业“飞地”签订共建协议,并签订11个产业合作项目协议,为山区26县扩大税源和促进就业增收提供平台支撑。
浙江还优化调整山海协作结对关系,该省50个经济强县结对帮扶26县。今年上半年,浙江新开工山海协作产业项目个,完成投资亿元……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浙江创新实施山海协作升级版,续写着推动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