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天,小时,分钟
每一天,都有故事发生
每一秒,我们都在各自的岗位坚守
年
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我们既感慨时光荏苒
也感谢这一年的充实
如今新春已经到来
但《我们的》还有话要说
让我们一起回顾的耕耘与收获。
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准备,朝气蓬勃再出发!
交通旅游导报
采访二部
路遥知马力
跋涉千山万水,丈量浙南大地。只影独行,朝至昔归。
新闻时刻在发生,我们也永远在路上。采访二部是一支年轻且富有活力的团队,常年行走在浙江南部的大山深处,城市乡间,车站码头……
每个清晨,我们带着满满的热忱出发,用脚力丈量新时代的交通事业发展,用眼力捕捉温暖社会的律动,用脑力洞察美好生活背后的奋斗力量,用笔力讲好交通鼓舞人心的中国故事。
郑宗祥
在忙碌中攫取进步
△郑宗祥(左)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
匆忙而短暂的年如白驹过隙,甚至来不及仔细审视,就已然成为了前行的坐标。
这一年,参与了很多“大事件”。年,全国乃至全省交通行业“只争朝夕”的发展步子越迈越大,好事连连。在浙中的金华,市委市政府发出了《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决定》、发布打造“千亿物流产业”计划、金华“四好农村路”三年计划两年完成、钱塘江中上游内河水运复兴真正“通江达海”、金义都市区交通便民快速交织……摸着交通发展的脉搏,这一年,被一波波的“大事件”追逐推背,写下了百余篇稿件。
这一年,记录了很多“大英雄”。从台风“利奇马”中夜宿不寐的交通干部,到村路上冒着烈日修路架桥的一线工人;从70年浙中大地的交通沧桑巨变,到“毗邻公交”开通后百姓喜笑颜开的模样……这一年,在路上、在风雨中、在烈日下、在交通各行业的一线留下了我更多、更深、更实的足迹。
这一年,实现了很多“第一次”。年,第一次举办了金华交通系统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舆论座谈会、第一次结合献礼新中国主题宣传对浙中综合交通建设成果进行了梳理盘点、第一次对浙中四好农村路进行了广泛、集中、深入式的报道……
总结这一年:在忙碌中攫取进步,在汗水中浇灌收获。
朱国金
路在脚下心在远方
路在脚下,心在远方,且行且珍惜。年,我从一个部门走进了另一个部门,但身份不变、初心不变,奋斗不变。这一年,在一如既往的以真心与诚心待人处事、干好工作中,三个词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即忠诚、团结和奉献。
第一个词:忠诚。年,这个词带给我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一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调研活动中,我有幸参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丽水“四好农村路”助力美丽乡村成为创业投资热土》的主题性调研文章,并在头版头条刊发了《“红绿”融合吹响乡村振兴再出发号角——丽水四好农村路助力新时代美丽乡村》、《浙江45个火车站实施电子客票应用——再见,纸质火车票》等数篇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作品。
第二个词:团结。年,这个词带给我一种幸福感与力量感。在今年5月采访二部掀起的“四好农村路”专题系列宣传报道中,我与同事们集中攻坚、团结奋战,深入一线积极采访,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共同完成了15个版面的刊登;在9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系列宣传报道中,在领导与同事的大力支持下,我完成了丽水10多个版面的采写与刊登。
第三个词:奉献。年,这个词带给我一种大局观和满足感。奉献是一种爱,也是一种乐趣,即对事业的热爱,对生活的乐趣。这一年,我在转换部门前,积极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做好工作衔接,为同事接手温州片区的工作打开了非常有利的局面。进入新部门后,在确保完成好丽水地区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帮助台州和温州的跑线同事,完成了10多个版面的采写与刊登任务。
陈保罗
勇于接受新的挑战
时光飞逝,年,对于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在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情况下,开动脑筋,勇于接受挑战的一年。回首这一年的采编历程,既有累积的众多好经验好做法,也有深刻的教训。
作为一名衢州地区的交通新闻跑线记者,我深感荣幸,同时又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为了使自己能够更加投入新闻工作中去,我一直把学习摆在首要位置,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新闻修养和业务素质。无数个夜晚写稿和修改,让我逐渐爱上了这份事业,每一篇稿件的刊出都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我的新闻写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等,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过去一年我采写出许多令自己难忘的新闻作品。如《“佩奇”回家过大年》、《张金水:一个乡党委书记的修路史》、《穿橙色雨衣的“赤脚大仙”》、《龙游交通助力生鲜农产品从田间“飞”达餐桌--每年万斤鲜鱼“游”进杭州》等。记忆尤为深刻的是《张金水:一个乡党委书记的修路史》这篇人物稿子,这位“老黄牛”如今78岁,但每次谈及修路,总是满腔热血,斗志高昂。在采访过程中,张金水老同志介绍了他与交通的缘分,讲述了在他工作过的江山界牌乡、塘源口乡、敖村乡发生的一个个关于修路的故事。他说:“如果路都没修好,何来带动村庄的各方面发展?‘修路致富’这句话不过时!”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浙江省交通系统行业的新闻平台上,我将继续燃烧对交通人宣传的热情,为浙江交通系统宣传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沙凯迪
路途虽远不负此行
△沙凯迪(左)
由于年各种采访机会,我几乎走遍了温州各地,遇见的事情点点滴滴。农村公路、高速工程、高铁建设现场……,在温州这个浙江省最南端这个城市,除了体验到地域特色,我从采访这个窗口看到了常态事情背后特别的片段。
其中一件便是在分水关突围。去年11月底去泰顺采访返程,乘县际班车到苍南坐火车,客车3点从泰顺出发。但4点还堵在分水关,车上有不少赶火车的人,师傅见缝插针,从堵车重围中摸索出一条路,下车时我们纷纷感叹师傅的技术,他听到后很开心说:“在这里没有第二个人会像我这样开。”分水关是两省三市交汇的地方,也是沈海高速的出口,几乎每个泰顺人都体会过堵车数个小时的痛苦。我想等高速通车之后,分水关的情况会缓解很多。我能记录交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我感受到职业意义所在。
还有一件事就是年抗台的经历,这也是我入职以来第一次到突发性事件一线。永嘉北部受灾严重,当时去采访,诸永高速上应急抢险救援车辆风驰电掣,速度比我们采访车要快很多。如果说上一段经历是我自身对交通发展的侧面感受,这段经历则是新闻现场直击。三天两夜的时间里,每天我都想把这一天救灾情况进展和新闻成稿,但有时晚上还在山路上,便在汽车颠簸中整理稿件。这段经历更是对我综合能力一个考验,让我深切体会到自己采访突发事件的能力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很多东西要学。
张诗雨
成为永怀赤诚的记录者
△张诗雨(左)
台风“利奇马”登陆的前几分钟,台州温岭陷入了一片诡异的沉寂。
原本回旋着咆哮的狂风和猛烈的暴雨仿佛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我有点不敢相信地挪到窗子旁,房间在酒店的12层,窗外漆黑一片,只有对面一栋高楼的灯,惨白孤独地亮着。
我打开电脑,准备记录下现场情况。这时,手机弹出了一条消息——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超强台风级)的中心于8月10日1时45分在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登陆。几乎是同一时刻,疾风骤雨瞬间“复苏”,噼里啪啦地敲打着窗户。
“啪——”酒店电力瘫痪。
昏暗的房间里,电脑的光微弱地亮着,风雨声格外清晰。这是我第一次跑抗台新闻,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更多的,是一种莫名的冲动。那时候,我不断告诉自己,“你是在第一现场,要抓紧时间,抓紧时间。”
于是,收集视频、图片资料,汇总文字,跟进最新情况……天亮后,我跑下楼去,发现周围已是一片泽国。但真正撼动我的,除了令人揪心的灾情,还有那些扛着摄像机、拿着照相机、举着手机做直播的同行们,以及后方的编辑老师不辞辛苦地彻夜支援前方……那一刻,我突然感觉自己并不是独自一个人。
年,过得漫长又飞快。刚进入报社时,在迅速适应基层跑线记者的身份与频繁出差后,我开始思考该用什么方式来呈现新闻作品。直到参与“利奇马”报道后,我才明白,其实好的新闻并不依托于用哪一种文体,关键在于如何用可读的、打动人心的方式还原现场与事实真相。
年,我准备好了!
监制/丁前程郑莉
编辑/陈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